其實這個規矩在林清看來是有點可笑的:這不就是讓臣子去教未來的領導者怎麼做好皇帝嗎?但是千百年來的封建社會,權利爭鬥的最為厲害的,也是臣權和皇權的鬥爭啊!所以說,作為臣子,你到底該怎麼教?教未來的儲君怎麼對付所有臣子嗎?教他如何掣肘臣子?平衡權臣?況且臣子也沒有在皇位上待過,拿什麼去教?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真的能教下任儲君如何做好皇帝的,在林清看來第一要靠自己的悟性,第二就是有個靠譜的爹能手把手帶著實習。可惜太子趙賢哪點都沒靠上,其實這也不難解釋了為何做了三年太子,還是處於一個尷尬境地的原因了。
林清來之前,翰林院裡兩位侍讀也和林清講了一下流程,無非就是之前講到了哪裡,該怎麼講,其他的就是中規中矩地發揮就行了。
林清到了文華殿,向端坐在書案另一側的太子趙賢行了個禮,太子趙賢今日穿了一身紫色便服,頭戴金冠,頗有一股雍容之感,此刻微微衝著林清一笑,兩頰邊還有一雙若影若現的酒窩,親和力十足卻缺了點太子應有的氣勢。
「微臣林清參見太子殿下。」
「飛卿請起,不必多禮。」林清心中倒是有些詫異,太子竟然還記得他的字,這一手近乎套的很到位,看來真不能小瞧這宮裡每一個人。
林清站在太子趙賢對面的一張書案邊,然後開始接著昨天袁侍讀講的部分繼續講了下去:「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注1:引自史記)
這是講到項羽在楚漢戰爭戰敗後,被迫率領剩下的殘兵部將逃往烏江江畔,最後在烏江自刎之事。林清講的也是照本宣科,只不過自己也做了一些功課,給太子陳述了當時楚漢之爭中的兵力分布、兩者之間用人用兵方面的區別,還畫了一張楚漢之爭的演示圖,比之前的袁侍讀只說的那些所謂天子受命於天、單純的天時地利人和要更加詳盡細緻。倒讓之前一直聽得昏昏欲睡的趙賢越聽越覺得有興趣,放佛在林清的描繪下,一幅楚漢之爭的戰爭圖景真的在眼前展開了似的。
等林清快講結束的時候,趙賢突然提問道:「飛卿,你說這楚霸王真的是因為天要亡他才最後在烏江自刎嗎?劉高祖果真有神靈護佑?」
這句話是最後項羽在烏江邊自刎時說的「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但是此刻林清敏感地聽出了太子話裡面的另一層意思:難道天子確實都是受命於天?全部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嗎?那麼,我這個太子之位是否也是受命於天,未來是要繼承大統的?
太子趙賢內心深處最怕的是什麼?是他最後坐不上皇帝的寶座!只是這種害怕,他從不對人言,只是通過拼命地想討好永康帝,想要拉攏一些有能力的朝臣來支持他,來安自己的心。
趙賢作為一個古人,自己的父親永康帝又是那麼信奉神明,他雖然現在還年輕,但是對這神靈之事還是很相信的,有時候也難免琢磨這些東西。甚至有時候他也想要讓那個王道長給他占卜一番,自己以後到底能不能太太平平地坐上這個皇位,只是這些東西都深深得掩藏在了他的心裡,誰都不敢說。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