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舉官途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37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這麼多年下來,雲天書院也就出了一個薛琅,坐到了如今戶部左侍郎的位置。薛家是從祖父那代開始發跡,十五歲就開始在雲天書院求學,在二十二歲那年才考中二甲進士。當時也是非常幸運的館選考中庶吉士,入翰林院做了三年翰林官,靠著自己左右逢源的本事,花了十多年時間才爬到了現在這個位置。

其實薛琅在雲天書院的時候表現就非常出色,也頗得楊致知欣賞,認為此人心思機敏、為人肯吃苦,以後肯定能做出一番事業。實際上被楊致知寄予厚望的薛琅也沒有辜負這份期望,確實在京中步步高升,每一步都走的既膽戰心驚又穩中向上,楊致知甚至都有打算將雲天書院的人脈整合一番,讓薛琅做這個雲天書院的代言人,能在朝堂中有一股影響力,以後可以肅清如今這個混亂不堪的朝綱。

只是可惜,後來的薛琅早就已經背棄了當年在雲天書院所學的一切,徹底成為了一個利慾薰心之人。自從他投靠黃黨之後,沒有少干一些狼狽為奸之事,讓楊致知大失所望,慢慢便也和他斷了聯繫。

當時林清考中狀元後,楊致知是非常激動的,畢竟進士雲天書院出了不少,但是狀元這麼多年可就出過兩個,而且那人還是和楊致知走的那麼近的林清。只是因為擔心薛琅的事情會重蹈覆轍,所以楊致知也是存了心思,一直在關注著他這位學生。林清當官後這兩年的一舉一動楊致知這邊其實都知道個大概,心中對林清十分滿意。

這世上不缺有能力的人,也不缺心懷天下的人,缺的是既有能力又心懷天下、還能將事情辦好的人。林清顯然是符合楊致知的所有要求,繼觀察兩年之後,楊致知才大膽地走出了那一步。雖然為了這一步,為了有這樣一個人,雲天書院已經等了近三十年,但是楊致知依舊覺得是值得的。

通過林清利用開放私營鐵冶之事,賈岳和李守澤給他的匯報中來看,楊致知可以確信他沒有選錯人。

只有像林清這樣的人在中央里,才能帶著更多從雲天書院出來的中低階官員能夠更好地實現他們的抱負,林清也能在中央中不會孤立無援,沒有地方上的支持。要知道任你在中央中再怎麼高談闊論,如果政令無人執行,那也只能做永康帝身邊的一個寵臣。這次私營鐵冶之事,若不是有賈岳、李守澤等人在地方上盡心盡力,林清也很難達到他預期的效果。

這是一種雙贏!讓混在中低層的官員有喘息之地、有上升空間;讓中央的代表人有自己的人脈和支持者,而不是空喊口號之人。

而有了這份名單的林清,也終於可以有足夠的實力,去全面推行他的私營鐵冶政策。

林清因為這次大婚,告了三天的假期,其實一般官員成親是可以休息個十天半個月的,上官也會同意,畢竟是人之常情。只是林清有太多事情要去做,相信雖然只是三天,但是工部和禁院的事情,就已經堆積如山,賀卓凡和周員外郎到第三天的時候已經憋不住遣人送信過來,讓他去定奪一些十分緊要的事情了。

這剛剛成婚,就又要一心撲在公務上,沒辦法多陪陪家人,尤其是新婚妻子,林清是有些愧疚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