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舉官途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39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甚至有一陣子還在官場中流傳了一個真實的笑話,說有一個老進士,考了二十年,好不容易在四十歲那一年考中了進士,那年機遇也好,各方打點之後被派到了一個魚米之鄉做知縣。原本四十歲入官場還算不錯,好好幹個幾年也是有希望的。誰知道此人在上任途中就接到了父親去世的消息,立馬打道回府守孝三年。三年後早就物是人非,他廢了老鼻子勁,等了兩年才又盼到了一個好職位。結果還沒出發上任,又接到母親去世的消息。好麼,三年復三年,此番折騰下來,他都差不多近五十了,因為服喪期間需要結廬搭草棚在墓地旁邊守孝,一日三餐也要粗茶淡飯,每日裡披麻戴孝以示其誠,不許宴飲、不許歌舞,如果有孩子是在丁憂期間出生的,那會被世人嗤笑,認為其守孝不誠。所以此人連吃了六年苦頭,又因為心心念念官場的事情,徹底把自己的身體也給搞垮了,直接給吏部遞交了乞骸骨的奏摺,告老還鄉了。

大家在說起此事的時候,都帶著些玩笑的味道,可是此事若是落到自己身上,那就實在不好笑了。

有些高官確實能力出眾,不可或缺,那麼皇帝就會「奪情」,所謂奪情就是讓官員不著公服、素服治事,繼續在官位上待著,只是做出守孝的姿態而已。

這樣的方式很好的解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和守孝之間的矛盾,御史為了免於在官位上做的好好的,突然被取消做官的資格,從唐以來,很多官員就想出了「請求奪情」的法子。畢竟這樣的主意肯定不能自己大喇喇的對皇帝說「請給我奪情,我不想丟官位,我還能幹。」這樣的話一傳出去,什麼官聲官名都沒了,所以便流行起了中低階官員拜託自己的上峰或者高官,去寫摺子挽留自己,讓皇帝奪情的辦法。

這樣的方法初始還奏效,到後面就慢慢成風,這就非常不符合以儒孝治國的方針,於是上一任皇帝,也就是永康帝他爹,親自下批文,不准官員再上請求奪情的摺子,一切以實際情況為準。也就是說只有皇帝樂意奪情才給你奪情,不樂意那就乖乖地回老家守孝,別讓老百姓指著鼻子罵你們這群昏官就知道棧戀權位。

照理來講,高明遠作為當朝首輔,位高權重,是百官中的頭一號的人物,自然不是什麼可有可無之輩,反而對著整個朝堂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不說別的,如今朝堂派系就是三足鼎立的局面,一派是高黨,一派是黃黨,還有一派是以永康帝為首的帝黨,其餘不站隊的人如今也沒有擰成一股麻繩,不足為懼。這樣的局面,雖然做不大一家獨大,但是彼此之間互有掣肘,其實也比較穩固,畢竟誰也不敢輕舉妄動。

永康帝是個愛做甩手掌柜的,這個局面也是他樂於見到的,自然不想輕易打破這種平衡。不說高明遠個人的能力,就是光說這一點,永康帝也會奪情。

只是現在的問題是——這消息傳的太快了!

高明遠的老家在江西廬陵,按照正常的傳信速度,這個消息若要被蔓延出來,至少需要半個月的時間。而如今只不過短短兩天,高老爺子前日夜裡去世,今日就連工部上下官員都知道了,這是何等快速的消息傳遞速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