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為什麼變差了?」梁也又問。
楊今的手抓著自己的袖口,不自主地反覆揉搓。他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許是知道楊今難以開口,梁也便耐心地詢問:「因為你爸去澳門工作了嗎?聚少離多?」
其實楊今從未分析過這其中的因果,他不想去面對。分析意味著需要將過去的幸福和如今的痛苦反覆對比,縱使他是一個愛好尋找答案的人,在遇到父母這個課題時,也會踟躕不前。
可是梁也好像很想要知道。
見他不回答,梁也又問:「還是因為別的什麼?」
與梁也並肩走在鐵軌上,再往北方就是梁也的故鄉,楊今抬頭望向北方,忽然想要去看一看那裡的模樣。梁也說那裡很窮,可是楊今覺得窮並不代表不幸福。
「因為錢。」許久之後,楊今回答,「錢會讓人變壞,變得貪婪。」
楊天勤是如何致富的,楊今其實並不清楚故事的全貌。他只是在每年過年時,父親參與的那些應酬中,自行拼湊出來的。不知道其中有多少父親酒後吹牛的成分。
在梁也的一句句的詢問中,楊今一點點吐出這些過往。
---
1983年,楊天勤離開第二機械廠,工資從每月50元變為每月0元。
一個月後,楊天勤隨他的父親——也就是楊今的爺爺——南下,到澳門投奔他的二叔,二叔給了楊天勤父子一筆錢,說是投資,其實就是讓他們自生自滅。
楊天勤父親身體情況已經不好,沒做過生意的楊天勤只能靠自己摸索。最終,二叔的「投資款」有一大半都打了水漂,楊天勤甚至已經準備打道回哈爾濱,在路上偶遇一位老鄉。
老鄉說他廣州的大米市場行情不錯,東北的米和南方的米不一樣,東北大米在這裡賣得很好。於是楊天勤產生了將哈爾濱的大米賣向澳門的想法,於是去做。在1983年,他是第一個這樣做的人。
財富隨之而來,二叔的目光隨之而來,投資、名利和女人都隨之而來。時間久了,楊天勤可能確實會忘記,他還有一對妻兒留守在哈爾濱的風雪裡。
楊天勤偶爾會產生愧疚的感覺,他用金錢填補他的愧疚。因此楊今從小就過著和普通東北小孩不一樣的生活,他用著父親從澳門給他帶回來的精緻的文具和玩具。哈爾濱的小孩兒沒見過這些,大院裡的孩子羨慕他,嫉妒他。
可是楊今何嘗不羨慕大院裡的其他小孩兒。每次放學回到大院,其他小孩兒都有父母關愛,但是他沒有。
他擁有的,只是家裡的那台鋼琴,以及如果不好好練琴就會被下班回家的母親在大院裡鞭打的恐懼。
他失去的,是母親的溫柔,是盼著父親從澳門回來的期待,是親情的羈絆,是他以為能夠將他從同輩霸凌中拯救出來的愛。
---
「我爸第一次去澳門之前說,等他回來,要帶我吃中央大街的塔道斯。我等了好多年終於明白他不會再帶我去了。」
這是楊今的最後一句話。
他已經講了太多,他不想再講自己的故事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