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在十八世紀當神仙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2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吃早飯過晚,吃午飯又過早啦!

夏青黛一邊看著他們吃飯,一邊掏出夏商陸淘汰的這支手機,打開瀏覽器查十九世紀初英國人的習慣。

結果很快就翻到了一篇介紹《傲慢與偏見》的,這本基本上是學英國文學的必讀名著了。

文章裡面是這麼說的,在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的英國,因為物資匱乏,人們一天吃兩頓飯,也就是「breakfast」和「dinner」,翻譯為早餐和正餐,基本不吃午餐的,貴族會吃下午茶和點心。

其實華夏古代也一樣,午餐基本上是不吃的,一天兩頓很平常。

生活節奏緩慢再加上物資匱乏,造成了一日兩餐的習慣。

在那個時代的英國,通常來說,普通人的早餐在早上九點,正餐是下午三點。

那為什麼現在夏青黛小人國里的古堡主人,快十一點了才吃早飯呢!

這篇文章里也有研究,正如《傲慢與偏見》裡面的彬格萊一家的習慣一樣。

當初簡生病住他們家時,伊莉莎白從家裡吃過早飯出發去彬格萊住的莊園,因為當時湊巧沒有馬車,所以伊莉莎白是走著去的。

她在鄉村雨後的泥濘路上,跋涉三英里才來到彬格萊租住的莊園,結果發現他們一家還沒有開始吃早餐。

就這一個細節,說明了彬格萊比伊莉莎白家的條件要好。雙方的社會地位,從生活習慣的細節上就體現了高低有別。

之所以會有這個時間上的區別,就是因為財富。

英國冬天太陽下山很早,九點吃早飯,三點吃正餐,可以節約柴火和燈油。

而富裕的人家不需要在意這些,比如達西和彬格萊,他們兩家就不在意。日常的生活比較豐富,所以吃正餐的時間就晚了。

看完這篇文章,夏青黛再看自己的小人,疑惑道:「按書上說的習慣來看,自家這個小人應該是條件比較好的啊,可明明這個地主家也是沒有存糧的啊!」

夏青黛可以透過房子的玻璃窗,看到他的餐廳。

偌大的長餐桌上,就放了個土豆泥和一盆萵苣,後者還是夏青黛昨天送的。

第11章 投餵小人國

這個疑惑,夏青黛很快就從後廚女僕的竊竊私語中解開了。

原來是住在浮翠山莊的前主人是這個習慣,僕人們才因此也這麼準備。

「呵呵,有意思了。」夏青黛笑了,「我自己不是富豪,不過我養的小人可以是啊!」

想到這,她披上睡袍跑到廚房,打開冰箱看了看,找了裡面的一根王中王香腸。

於是又拿著「蹭蹭蹭」回到房間,繼續裹在被子裡,然後把王中王火腿腸放在了古堡門前的空地上。<="<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