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在十八世紀當神仙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71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這個時期大清的百姓普遍都穿棉衣,顏色也很單調,穿得起絲綢的人家那都是地主士紳階級了。貧富差距是一目了然的,很好區分。

眼前此女身上的服飾既不是棉,也不是傳統的絲綢,乃是十分飄逸的輕紗。除了材質罕見之外,顏色也不簡單,呈漸變的水波紋之色。

這身服飾層層疊疊,然而上身之後卻半分不顯臃腫,反襯得身輕如燕。薄如蟬翼的輕薄面料,加上有垂感又不失形狀的輕盈裙擺,給人無風自動之感。款款走來時,猶如畫中仙。

觀察入微的幾位清朝隨行官員很快就將女子從頭打量到腳,對於她長裙底下若隱若現的繡鞋,表現出微微的詫異。

毫無疑問,這是一對天足——即沒有纏過腳的足。在大清朝,滿族的女子是不纏腳的,只有漢人女子要纏腳。這倒不是清朝當政者對她們的壓迫,恰恰相反,以前清朝皇帝還下過不許纏足的令呢。

可眼前這個女子就很奇怪,看著不像是滿人,但也不像是深居閨閣、以三寸金蓮為美的漢族小姐,當然更不像是平民百姓。她的衣著氣質和目光,就讓人很難下定義,特別與眾不同。

她到底是誰?

「這位女菩薩是?」縣令師爺第一個開口詢問。

「在下普陀山道姑。」女子聲音如銀鈴一般動聽,可說的話卻那麼不靠譜。

普陀山什麼時候有道姑啦?身為本地父母官的張玉田都不曾聽說過。

在場的大清土著,哪一個沒有去普陀山拜過觀音大士呀?和尚廟裡有道姑,這不是鬧嗎?

歐文瞧著女子淡淡一笑,但什麼話都沒有說。

在場的人里只有一個人能準確說出眼前女子的身份。沒錯,那就是歐文。

Cosplay仙女的女子也不是旁人,正是夏青黛。她身上穿的這一套,是仙俠劇女主同款,全部由層層疊疊的輕紗堆積而成。

選這麼一身衣服,一方面是符合她的審美,另一方面是方便她搞點迷信活動。

這飄逸的紗裙除了夏天穿著比較熱之外,在仙氣方面絕沒有問題。

其實在現場見過她的人,並非只有歐文一個。像斯當東和約翰·巴羅,就都在倫敦城的各種宴會上見過她一兩次。

但東方人看西方人會臉盲,西方人看東方人也是一樣的。

以前夏青黛出現在他們面前的形象比較西化,髮型和衣服也是自然與簡單的風格。現在換成了東方古裝,再加上精緻的妝容和繁複的髮型加持,他們哪裡還能認得出來?

夏青黛這個妝造,還是特地坐車去西湖邊的漢服店花了899做的呢。古裝和現代裝本來就不是一個維度,帶妝和素顏又有很大區別,別說見過她一兩面的英國佬不認識她,恐怕就算是她的同學乍然見了,都不一定能認得出來。

只有像歐文這種把她的一顰一笑深深刻在心裡的人,才可以輕易地分辨出來。

他不知道女神葫蘆里賣的什麼藥,便乖乖地站在邊上看著她表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