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在十八世紀當神仙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21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家裡多一張嘴是小事,被雷劈了才是大事,未來肯定諸事不順,什麼時候去見閻王都不知道。見了閻王又會不會被打入18層地獄,也不知道。

因此偌大的庇嬰塔,落成之後,其實裡面也就只有當天早上撿來的三個棄嬰,且無一例外都是女嬰。

那些免費的義工,就成了棄嬰們的臨時媽媽。

夏青黛拿下來的佛塔原型是大雁塔,做成了精緻的磚木結構的模型,放小人國跟原版大雁塔幾無差距,她用來當孤兒院。

而神殿的原型,則是天壇的主體建築祈年殿,被做成了一座黃銅的香薰爐子。祈年殿又稱祈谷殿,是明清兩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原版現在就佇立於京城,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

夏青黛選它做堆放「神物」的倉庫,那些她放下來的米麵油和奶粉、米粉,就都堆在裡面。當然,畢竟是香薰爐子,四面是透風的,還需要再改造一下,比如加些玻璃窗什麼的。

細節方面夏青黛就不管了,全權由被她欽點為「神使」的聞人翊負責。後者對這項任務也甘之如飴,一點不覺得麻煩,畢竟這也是他累積聲望的機會。

這裡發生的事,很快就在京城傳開。從官方到民間,到處都是神的傳說。

甚至連遠在熱河的乾隆,都收到了京城留守官員們加急呈上的神跡奏摺。

無論是庇嬰塔,還是等比例復刻的黃金祈年殿,都不是一件小事,上達天聽是肯定的事情。

就在乾隆一臉深沉地翻著這些怎麼看、怎麼離譜的奏摺時,英國使團的主要成員在大清官員的陪同下,自京城往熱河出發。

主使馬戛爾尼和副使斯當東,以及斯當東才十三歲、卻已長得有成人那般高的兒子小斯當東,還有副使歐文,自然是一個不落,都要前往熱河覲見皇帝的。

從京城往北的這一路,道路平坦,景色宜人。有時候給歐文的感覺,甚至跟英國鄉村差不多,包括田裡勞作的農民神態都相似。

相比其他人,歐文在路途中要輕鬆得多。坐在有避震裝置和橡膠輪胎的拖掛式房車裡,一點都感覺不到顛簸,甚至還能看書、畫畫,累了就在自帶的大床上睡一覺。

歐文用自帶的司機,駕駛拖著房車車廂的越野車,一路吸引目光無數。

王文雄和喬人傑兩位漢官,中途還上來過兩次借廁所。出門在外,最難的就是吃喝拉撒。

反正處理馬桶的事不用歐文親自動手,對於別人的求助,他倒也沒有意見。

就這樣走走停停,花了近一周時間,一行人終於到達距熱河還有十二里左右的地界。這時除了行李車,其餘車馬都停下來了,該換禮服的換禮服,該排隊的排隊。

到了天子腳下,隊伍的氛圍頃刻一變,再無散漫輕鬆之感。

走在最前頭領路的是一百位著裝整齊的清朝騎兵,接著是英國的使團及華夏的官員。

歐文也下了舒適的房車,與馬戛爾尼和斯當東等人一起,改乘一輛安排好的英式軍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