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天色判斷現在頂多六點鐘,從炕上爬起來,一點都不覺得困,反而神清氣爽,後腦勺上昨天的摔傷也神奇地好得差不多了。
小心翼翼地起床,沒吵醒兩個孩子,秋華年穿好外衣來到院裡,準備處理昨天泡好的高粱。
他要做一道在現代算是傳統小吃,但在原主的記憶中還沒有的糖——高粱飴。
第4章 提取澱粉
現代售賣的高粱飴經過數次改良,主材料變成了紅薯澱粉,和高粱沒了關係,但最早的高粱飴卻是實打實以高粱澱粉為主材料做的。
裕朝目前還沒有土豆和紅薯,但已經有了玉米,正好湊夠傳統高粱飴的用料。
做高粱飴的第一步是提取高粱澱粉,高粱的澱粉含量很高,能達到65%-70%,自己手工提取沒有工業生產那麼精準,但產率也在一半以上。
秋華年昨天用鹼性的草木灰水浸泡高粱,為的是能較為輕鬆地去掉高粱的外殼,提高澱粉提取率。
他從庫房裡拿出幾個竹編的直徑一米多的圓簸箕,將盆里的高粱撈出,雙手搓個幾下,殼就自動脫離了穀粒。
搓了一小半後,九九和春生都醒了,兩個孩子自覺洗了手,過來學著他的樣子一起給高粱脫皮。
因為活不重,所以秋華年沒有阻止,三人忙活了半個時辰,把三斗高粱全部搓掉了外殼。
秋華年把穀粒和外殼混合的高粱在圓簸箕上鋪平,放在院裡朝陽處的架子上晾曬,轉頭去做早飯。
早飯煮了兩根玉米,一人熱了一碗加了乾菜的雞湯,九九和春生吃的津津有味,秋華年也從中找到了滿足感。
吃完飯後收拾了碗筷,九九和春生挎著小籃子出門摘野菜,秋華年把他們託付給一起挖野菜的鄰居,自己則試著用杜寶言留下的工具做木工。
秋華年的木工是為了拍視頻速成的,他曾經拍過一個系列的選題,叫「復原不同朝代的耕種工具」,親手復原過直轅犁、曲轅犁、耙、耖耜等農具。
杜家沒有能拉大型犁具的牲畜,耕作都是手翻,秋華年打算結合經驗,復刻一種現代人發明的種菜園時常用的單人手推犁,如果成功,春耕時能節省不少力氣。
然而沒有圖紙的情況下,他高估了自己,折騰了半天也不得其法,最後只用邊角木料做了好幾個一升大小可拆卸的方形模具,用來做高粱飴。
午飯依舊是鹹菜、雞肉和雜糧飯,今天日頭好,飯後高粱已經差不多曬乾了,秋華年和兩個孩子一起把乾燥後變輕的殼篩出來,將去殼穀粒裝進袋子,又剝了兩斗玉米粒,費勁地拎著它們出門。
「華哥兒,這是幹嘛去呢?」路上有人和秋華年打招呼。
「去族長家磨點高粱面和玉米面。」秋華年笑著回答。
「磨麵才帶這點糧食?」問話的婦人不解。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