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狀元家的卷王小夫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0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棺材盒蓋,下釘封棺,眾人收起黑麻布,流程還沒有結束。

動了土自然要回土神,待杜家村的人把墳坑和空棺材重新填好後,陰陽在墳圈子四角和后土的位置燒了黃錢,念了安土神咒,上樑村這邊的步驟才全部完成。

明媚的陽光下,騾車拉著收斂了屍骨的新棺材離開上樑村,秋華年下意識回頭,那個在原主記憶中刻骨銘心的村子一點點消失在了路的盡頭。

這一離開,或許此生都不會再回來了。

半個多時辰後,騾車到了杜家村的墳山下,新墳地前兩天就請陰陽選好地方破了土,挖好了墳坑,按照秋華年的意思,在一個山清水秀,較為偏僻和安靜,但能看見李寡婦的墳的位置。

其他人不明白秋華年為什麼堅持這個,只有他自己知道,這是因為原主在這個世界的衣冠冢也在那裡。

等到下一個吉時,陰陽又走了一遍流程,厚實的彩繪棺材蓋著黑麻布埋入挖了兩米多深的墳坑中,壘起的高土澆水壓成新的墳頭,木頭墓碑上寫好「先母梅雪兒之墓」,一切才終於塵埃落定。(注1)

因為尚不清楚她為什麼隱瞞身份,梅爭春這個名字暫時還不能用。

燒完黃錢和紙錢,一行人沿著山路回村,半路時,天空突然下起了牛毛般細密的小雨,連衣襟都無法沾濕,卻打濕了秋華年撲扇的睫毛。

回到村子,突如其來的小雨已經停了,來無影去無蹤,就像一聲遙遠處傳來的輕嘆。

胡秋燕在秋華年不在時全權負責席面的籌備,她讓雲康和春生守在村口,遠遠看見提墳的人回來了就跑著告訴她。

秋華年回到自家院子,院裡院外已經擺好了十張桌子和一堆板凳,大半是和其他人家借的。

秋華年家的兩口灶不夠用,胡秋燕又借了幾個鄰居家的灶,聽到他們回來,好幾個灶口一起開始炒菜熱飯,不一會兒就上全了席面。

秋華年讓大家落座,感謝了所有為提墳出力幫忙的人,秋華年和杜雲瑟昨天專程上門請了族長,族長也在席上說了兩句,宣告著兩家人之間因趙氏而起的隔閡暫時消解。

席上有的菜是漳縣農村辦席時常見的,有的則是秋華年自己改編的,菜品粗糙但色香味俱全,讓村人們吃得津津有味。

加了許多白糖和大棗的糯米甜丸子遭到了孩子們的瘋搶,燉得奶白濃香的玉米大骨湯則讓秋華年被反覆問及具體做法。

玉米在農村到處都是,骨頭比起肉便宜得多,其他好菜吃不起,這道湯問清楚做法還是能在家做一做的。

這場席後,提墳的最後一個步驟專門完成,在古代農村社會,這意味著秋華年為母和離與提墳的事過了明路,得到了情理上的正式承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