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狀元家的卷王小夫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6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舒華采一邊勸菜勸酒,一邊給他們講解,「院試要考兩輪,兩輪中間間隔一天,考完三日後放榜,榜上有名者可參加晚上的百味試,這些你們應當都知道了。」

「每年院試的卷子都是聖上欽點的學政批閱的,我聽住店的客人說,前陣子咱們遼州換了位新學政,襄平府的院試是他主持的第一場考試,所以他的喜好和寬嚴程度大家一概不知,這次院試怕是變數不小。」

杜雲瑟心頭一動,「舒兄可知這位新學政的姓名和來歷?」

舒華採回憶了一下,「只說是京中來的,名叫馮銘均,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杜雲瑟微微點頭,沒有再開口,秋華年看出他心有所思,打算回頭只有兩個人的時候問問他。

「舒老闆,你知道今年襄平府有多少人參加院試嗎?」秋華年提了個關心的問題。

報名參加院試需要同鄉學子結隊互相擔保,還要請稟生作保,杜雲瑟的這些事宜是王縣令幫忙安排好的,他和同鄉學子交情不深,自然沒處去聽這些小道消息。

舒華采道,「今年整個襄平府來考秀才的童生有三百多個,較往年少些。」

朝廷有規定,秀才錄取比例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之間,總人數少了,錄取的名額也就少了。

舒華采以為他們是擔心名額少了考不上,寬慰道,「雲瑟這個年紀就有把握考秀才,已經是少年英傑了,就算這次不中,等到後年的院試也可再考。」

縣試、府試、院試這一整套秀才三步曲是三年辦兩屆,今年是連著辦的第二年,下次院試要等到後年了。

秋華年倒是不擔心杜雲瑟通過不了院試,按王縣令的說法,如果不是被大儒文暉陽帶走遊學,他十歲就該是秀才了。

這些日子杜雲瑟讀書時,秋華年時不時出於好奇過去看兩眼、聽幾句,每次都弄得自己兩眼蚊香圈,轉而佩服起杜雲瑟的學識和才智。

雖然如果他真的下定決心頭懸樑錐刺股地奮鬥,以現代多年應試教育的經驗,未必學不會,但他穿成了個不能科舉的哥兒,而且在有選擇的情況下,為什麼非要去吃讀書考試的苦?人一輩子一次高考,一次考研已經夠了!

這科舉的險峻高峰,還是交給天資卓絕的杜雲瑟去爬吧,他負責遞繩子送物資就行了。

桌上酒菜快吃完時,鄭意晚夫妻對視一眼,做出了決定,「華哥兒,現下距離院試還有十日左右時間,我們客棧雖然條件不錯,但過於喧鬧,怕是不方便雲瑟備考。」

「我們家的宅子在兩條街外,離貢院近,還人少清靜,你們直接住過去豈不便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