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狀元家的卷王小夫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58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伏暑已過,秋日漸深,杜家村外地里的玉米、高粱、大豆等作物已經差不多收完了。

糧食被農人們運回家中晾曬,還沒來得及處理的枝杆一垛垛躺在地里,天高氣爽,萬里無雲,像一副安靜的油畫。

這些枝杆不會浪費,無論是做燃料還是與農家肥混合做肥料都是一絕。

棉花地里的伏桃也差不多都成熟了,棉花枝杆開始乾枯,雖然還有一批占總產量百分之十幾的秋桃還在生長,但它們已經差不多完成了今年的使命。

瓜熟蒂落,棉開絮吐,一切的一切都遵循著自然規律,在農人的辛勤努力下迎來可喜的豐收。

秋華年雇了幾位短工,分批次將三畝地里吐絮的棉花全部摘了下來,未處理的皮棉裝在半人高的大柳筐里,堆滿了兩個後罩房的地面,讓人連踏腳的地方都沒有。

短工們摘完棉花,繼續處理皮棉,棉花去籽的機器只做了一台,秋華年教會他們怎麼操作,幾個人輪流來操作,其他人剝棉花,花了數日時間才把皮棉全部變成精棉。

精棉處理好後,秋華年挑了個風清氣朗的早晨,拿出大杆稱,非常有儀式感地把家裡人叫到一起,給今年收穫的棉花稱重。

大杆稱是秋華年專門買的,比小稱大幾倍,稱杆有擀麵杖粗,一米多長,最重可以稱到一百斤。

這稱秋華年自己提不起來,杜雲瑟幫他提著稱,秋華年負責撥秤砣看刻度,九九和春生則圍在旁邊,緊張又興奮地看著稱上的棉花與秤砣。

「肯定有六百斤,有六百斤的……」九九嘴裡念念有詞。

家裡種了一年的棉花,九九耳聞目染下對棉花的產量早有概念,她知道棉花不遇災害正常生長畝產在一百八十斤左右,遇上好年歲,最知農事的老農能種出畝產二百斤的棉花。

秋華年種棉花前放出的話是按自己的方法種棉花,畝產一定在二百斤以上,當時所有人都嗤之以鼻,覺得他在說荒唐的大話。

現在秋華年已經證明了自己真的會種棉花,但棉花產量到底是多少,真正上稱之前還是個未知數。

三畝地的棉花絕大部分已經收在這裡了,如果畝產到了二百斤,罩房裡堆著的精棉的斤數該在六百斤上。

春生握緊雙拳,一動不動地盯著裝在麻袋裡的精棉,也學著姐姐念叨,「有七百斤……有七百斤……」

秋華年被兩個孩子逗樂了,笑了一聲後與杜雲瑟一起把裝精棉的麻袋幾個幾個的綁在一起,掛在秤桿的鉤子上稱重。

罩房裡裝棉花的麻袋堆了上百袋,為了防潮下面墊著懸空半尺的木板,壘在一起像半堵牆似的,非常壯觀。棉花密度小,一大袋子的重量還不到十斤,所以他們一次性同時稱好幾個綁在一起的麻袋。

「這幾袋是四十三斤……」

「這幾袋五十二斤……」

「四十八斤……」

秋華年一邊精準地移動秤砣,一邊報出每一次稱重的最終斤數,春生像小旋風一樣快速跑回書房,拿來一張用過的竹紙和蘸了墨的筆蹲在地上計數。

他的字寫的七扭八歪的,毛筆沒有潤好墨,筆鋒動輒戳破紙張,換做平時,九九肯定要說一說他,但現在全然沒了這份心思。

杜雲瑟雙手穩穩提著稱,秋華年每報出一個斤數,春生就急忙寫在紙上,九九抿著嘴站在旁邊,認真地盯著紙上的數字一遍一遍心算總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