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狀元家的卷王小夫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62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不知秋公子的農書何時能修好?」

「初稿已經完成了,不過畢竟只種了一年,總共才五畝地的棉花,實驗樣本太少了,我打算明年再多種幾畝地的棉花,重新驗證和修改後再把書拿出來。」

祝經誠思忖點頭,「二位明年是不是要去襄平府生活?」

「雲瑟已經答應了清風書院閔山長的邀請,明年初春入學清風書院,我們全家都會過去。」這也不是什麼秘密。

祝經誠發出邀請,「我們家在襄平府周圍有幾個莊子,秋公子到時候選一個種棉花,既方便又省錢,豈不更好?」

秋華年聽得心頭微動,他原本的計劃是明年在襄平府城附近買幾畝地種棉花,但一方面府城附近的地肯定比杜家村的貴,另一方面買多了他們也照顧不過來。

如果直接用祝家的莊子的話,不但能省一大筆錢,還有現成的莊子上的佃戶照顧田地,不用再費心僱人。

「現在還早,明年開春再說吧。」秋華年沒有拒絕也沒有直接答應。

祝經誠發現了秋華年的意動,這就夠了,只要有意願,後續的合作細節可以慢慢談。

祝經誠在杜家村只住了兩日,因為祝家還有很多生意上的事需要處理,很快便告辭了。

他以一百五十文一斤的價格收購了秋華年家的棉花,族長家和胡秋燕家的也一起收購了。

秋華年之前在縣城買棉花時價格是一百八十文一斤,但零售的價格和大宗採買的價格肯定不一樣,那些商人從產棉地花費時間和金錢把棉花運到漳縣,辛苦一趟當然要賺錢。

祝經誠給的價已經是他過去在產棉地收棉花時給品質最好的上等棉的最高價了。

族長家賣了二百斤棉花,餘下四五十斤留著自家人用,胡秋燕家人少,賣了二百三十斤,秋華年則賣掉了八百斤整,剩下的零頭和地里還沒收的那一小批留著縫過冬的襖子和被褥。

最後族長家賺了三十兩銀子,胡秋燕家賺了三十五兩,秋華年賺了整整一百二十兩,一整年的辛勤勞作和大膽試錯終於有了豐厚的回報。

祝經誠從縣裡的車局雇來七八輛貨車,將裝精棉的麻袋一批又一批搬出來摞在貨車車板上,用油布蓋住捆好,整個流程的動靜可不小。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很快村里人就知道這三家的棉花全賣出去了。雖然不清楚具體數目,但看那麼多麻袋,誰猜不出他們大賺了一筆呢?

春天時不相信秋華年會種棉花,持觀望態度的村里人都後悔了,早知道他們也跟著秋華年一起種棉花了,到這個時候,發財的就也有他們家了!

祝經誠一口氣結清了給族長家和胡秋燕家的銀子,秋華年這裡卻暫時沒給錢。

「兩位在信中托我尋找好藥材,我們祝家別的不說,在襄平府商道上還有有些面子的,我專程去一位倒騰藥材的世交家走了一趟,挑到了年份和藥效都上佳的藥材,秋公子看看如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