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華年家本就住在城南,距離南城門不遠,馬車行駛不到一個時辰,就到了先前挑好的莊子。
老鄧頭提前收到信,專門帶著所有佃戶來莊頭迎接他們,姿態擺的很足。
「大少夫人,秋公子,咱們莊子上的佃戶,除了一個新逃荒來的哥兒身體不好,暫時起不來,其餘都在這兒了,請您二位過目。」
秋華年對蘇信白使了個「你看」的眼色,聽老鄧頭這次怎麼介紹。
莊子上一共住了十三戶佃戶,有那種一戶十幾個人的大家口,也有逃荒來的,一兩個人成一戶。
壯年男女有二十八人,十二歲以下的孩子有七人,五十歲以上的老人有十一人,加起來總共四十六人。
種三十畝地用不了這麼多人,人手主要是照顧那五畝梅樹林的,每年夏天摘梅子可是大活計,有時候摘不完了還得從外面僱人。
蘇信白家業大,對莊子管得松,這些佃戶們生活過得不錯,沒有面黃肌瘦,衣不蔽體的。
秋華年算了算,按兩個人照顧三畝棉花地來算,這些人手勉強夠用,摘梅子的時候再想辦法。
「鄧莊頭,你的新帳整理的怎麼樣了?」
「早就弄好了,就等著給秋公子驗收呢!」
鄧莊頭呈上了新帳本,秋華年讓他先走著,看一處介紹一處。
經過秋華年敲打,這次帳本上還添了兩畝菜地,五隻羊,六頭豬,一頭奶牛,一群雞鴨大鵝。
秋華年每看一個地方,就和其他佃戶們問一些相關問題,都是能互相印證的。
老鄧頭心臟怦怦跳,慶幸自己這次沒有耍滑頭,否則很有可能這個莊頭真做不了了。
被這麼不動聲色地敲打了幾次,至少幾年內,老鄧頭是不敢亂來了。
確認莊子沒問題後,秋華年叫他們別急著翻地,先做棉花育苗。
這次他沒有口述,而是帶來了自己的農書的育苗篇的抄本,將佃戶們分為識幾個字的和完全不識字的,讓他們照著書學,他就在一旁看著。
以老鄧頭為首識幾個字的人學的很快,完全不識字的人,只看圖理解,還是出現了偏差,秋華年把問題記下,打算回去後改進一下圖示。
對秋華年要用莊子種棉花的事,佃戶們雖然驚奇不解,但沒有人提出疑問。
反正蘇信白已經說無論種的怎麼樣,今年都會按去年的量給他們發糧食了,他們只是佃戶,幹活就行,管那麼多幹什麼。
忙到了下午,秋華年有些累了,蘇信白提早叫人打掃了莊子裡的宅子,問他要不要泡溫泉。
秋華年來了興趣,笑著說好。
宅子後院蓋了一個暖閣,裡面是一個石砌的小池,引入溫泉泉眼的水。秋華年在裡面能到胸膛以下,換成杜雲瑟,估計只能到腰跡。
暖閣已經放好了溫泉水,氤氳水汽模糊了秋華年的視線,下人們在溫泉池中央架了一扇屏風,秋華年看不見那頭的蘇信白,但可以聽見說話的聲音。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