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狀元家的卷王小夫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91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三日之後的下午,秋華年就坐著馬車去貢院門口等人了,傍晚時分,貢院大門打開,學子們陸續湧出,秋華年一眼就看見了杜雲瑟。

在一眾或欣喜或懊惱的人群里,波瀾不驚如閒庭信步的他無比矚目。

杜雲瑟上了馬車,秋華年立即遞給他準備好的熱甜羹。

杜雲瑟喝了幾口,靠在秋華年身上閉目養神。

秋華年摸了摸他的額頭,還好,體溫正常。

「怎麼樣?」

「一切如常。」

秋華年放心了,「你快眯一會兒,到家了我叫你。」

第一場結束後的第二日,也就是八月十二日早上,參加鄉試的學子們不容多休息,再次來到貢院參加第二場。

有了第一場的經驗,秋華年依舊早早送杜雲瑟到貢院外。

第二場考試固定要寫詔、判、表、誥各一道,換算到現代也就是應用文寫作。

詔是皇帝頒發的命令文書;判是官員對案件下達的裁決文書;表是陳述重大事件的正式文書;誥是帝王任命或封贈的文書。

在古代做官一定要握得住筆桿子,只會四書五經不會寫應用文是做不好官的,而第二場考試的這四種文體覆蓋了絕大多數實用場景。

每一種文體不僅有不同的格式要求,也有不同的行文風格要求,想要全都寫的出彩,十分不易。

第二場考試又是三日,秋華年發現已經有學子在貢院門口暈倒,那些沒暈倒的,大多也是滿臉疲色,渾渾噩噩。

相比起來,杜雲瑟的情況已經算最好的了。畢竟他不是一個只會坐在房間裡寒窗苦讀的書生,身體素質好的多。

秋華年遠遠看見了一眼郁閩,他一出貢院就被郁氏的人接走了,秋華年收回目光,沒有多看,幫杜雲瑟輕輕按摩太陽穴。

「這一場怎麼樣?」

「依舊如常。」

杜雲瑟的如常,在秋華年耳中可以自動換算為十分好。

「家裡給你煮了四神湯,燉了一鍋鮮嫩的羊羔肉,快回去好好歇一歇吧。」

轉日便是第三場考試了,在貢院前排隊的學子明顯少了一些,有些人甚至是被家人攙扶來的。

鄉試三年只有一次,寒窗苦讀許多年,除非迫不得已,實在撐不住,沒有人願意放棄。

第三場考的是真正的實踐,一共五道時務策,要求考生們結合經學要義評論時事政務,發表見解,提出解決之道。

前面兩場,杜雲瑟自然擅長,到了第三場,才是他真正超脫於所有人的地方。

多年遊歷的見識、紮根鄉野的微察、深陷權勢鬥爭的機敏與聰穎天資相結合,讓他在時事政務上無比老辣,如有神助。

五道時務策看過題後稍打一下腹稿,答案立即如行雲流水般呈現在試卷上。

寫完之後,杜雲瑟不急著謄抄,又細讀一遍,潤色修改,在第三日下午,才不緊不慢地用規整的館閣體抄寫在正式答卷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