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狀元家的卷王小夫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98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杜雲瑟好笑地握住他的手。

「我知道,我們華哥兒是最溫柔講理的,都是外面的人胡說。」

「溫柔講理」的秋鄉君滿意點頭。

「下次我要把十六送的伏暑劍帶在身上,力氣不夠寶劍來湊,他們不帶,我自己準備。」

秋華年到底是沒等到用得上伏暑劍的機會。

因為隔日聖旨就到了襄平府。

遼州鄉試的結果被快馬加急送入京中,再次核對後,全榜舉人都迎來了正式的嘉賞。

按照定例,所有舉人都有一卷黑牛角軸的聖旨,一身玄色藍領孔雀繡紋舉人袍,十五畝賞田,再免五十畝地賦稅。

但到了杜雲瑟身上,這賞賜尤為不同。

不但單獨另賞了十五畝田,還不像其他舉人那樣在祖籍賞田,而是賞在了地價尤貴的京郊。

甚至連聖旨的捲軸都比普通舉人高一檔,用的是貼金軸的。

送到杜家的聖旨,不只有杜雲瑟的,還有一道給秋華年。

秋華年辛苦兩年終於完成的棉花種植農書,已經呈交上去了,元化帝翻閱之後,頗為喜歡,己命令工部與太子共同研究,明年在裕朝各地試種推行。

秋華年的爵位沒有升,但得了一大堆珍寶賞賜,還多了個封號。

——齊黍。

原本他只是個普通的鄉君,現在卻可以被稱為齊黍鄉君了。

不僅本身地位比無封號的鄉君高出一等,也可以從中看出聖眷之隆。

這兩道旨意傳來後,襄平府士人們終於記起來杜雲瑟的不同。

他尚是秀才時,就能奉旨查抄欽差府,剛中舉人,又得了獨一無二的待遇。

再加上一位擅長農事,頗得聖眷,從鄉野草民升至鄉君的夫郎。

杜雲瑟和他們走的從來就不是一個路子。

那是他們想走也走不了的路。

杜雲瑟自然不必非要與他們這些人「合群」,相反,日後得是他們巴結仰仗杜雲瑟這位同榜同鄉。

之前那些高談闊論、評頭論足的人,已經隱隱有些後悔,期望自己的話還沒傳入杜雲瑟和秋華年耳中。

千里之外的京城。

文暉陽府已被封了一年有餘,才一進的小院在偌大的皇城中毫不起眼,守衛的兵丁們百無聊賴地站著。

正房窗下,留著美髯的大儒文暉陽正在專心致志研修史書。

他被關了一年多時間,不僅沒有缺衣少食,吃住甚至比以前在外遊歷時好得多,臉色都圓潤了點。

除此之外,一整套的歷朝編史也快要修完了。

簡直能說是因禍得福。

不過也只有文暉陽的心境才能做到如此。

換成大多數人,被皇帝大發雷霆降罪軟禁後,能咽得下飯都算心態好的,怎麼可能有閒情逸緻修書。

文暉陽在紙張上落下最後一個字,將筆放在筆架上,悠閒地整理好桌案,拿出一本齊民書坊出的書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