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華年有些不適應,稍微反應了一下。
「回頭讓嬸子他們來家裡住吧,另一邊的小院也能住些人,外面的客棧又費錢又不舒服。」
金婆子點頭應是,「我下午就去收拾。」
中午時候,九九他們回來了。
杜家村來的一大群人在二進院子裡擺了好幾桌,大家一起說說笑笑地吃飯,就像回到了村裡的時光。
寶仁這次是和孟福月一起來的,除了參加杜雲瑟和秋華年的婚宴,也想來看看大半年沒見的兒子和兒媳。
「雲瑟、華年,你們真的把雲成和菱哥兒照顧得很好,叔嬸在這兒謝過你們了。」
秋華年笑著擺手,「菱哥兒也給我幫了很多忙,都是一家人,在外面互相照顧是應該的。」
寶仁轉口道,「雲瑟在信中說要回鄉祭祖,咱們杜家村十幾代人只出過這麼一位舉人,還是解元,確實該大辦一場。」
「父親收到雲瑟考中解元的消息後喜不自勝,祭祖的各項事宜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就看你們什麼時候回去。」
秋華年看向杜雲瑟,杜雲瑟思忖片刻後道,「五日之後一起回村吧。」
「好!我們杜家村此後可真要出息了!我們出來前,好多附近的杜姓都上門,想和我們認親聯宗呢。」
……
從杜家村來的親戚們多是成對來的,比如雲霆和夏星小兩口。
他們承包了秋華年家的三畝地,按秋華年走前的吩咐種了棉花和糧食。之前秋華年送信回去,讓他們把收成都換成錢。
今年杜家村不少人家都試種了棉花,不過因為沒有系統科學的指導,收成沒有秋華年種得那麼好,畝產大多在一百五十斤左右。
雲霆之前給秋華年家做工,棉花種得熟練,照顧的那一畝棉花收成了二百多斤,是村里最好的。
「收成怎麼會差這麼多?」秋華年詳細問他們。
「村里人種棉花,大多是和我還有寶仁叔學的,有些地方我們自己都記不清了,自然就說不準。有些地方我們說了,但村里人也不願意完全按我們說的做,有自己的想法。」
說白了,這就是口口傳授的缺點,很考驗傳授人本身的掌握程度與口才。
不過等以後農書正式頒布,大規模傳播開來後,有了統一的權威標準,這些問題便不再是問題。
「棉花賣得怎麼樣?」
「就像華哥兒走前說的,漳縣有人種棉花後,棉花價就跌了。我們也沒門路運到遠處賣,族長出面找了位風評好的商人,村里人都以一百四十文一斤的價錢統一賣了。」
去掉交的稅,三畝地一共收了三十一兩銀子,按三七分成,雲霆和夏星小兩口落個九兩,秋華年得二十二兩。
秋華年接過銀子包後放在一邊。
「你們家人多地少,五個兄弟遲早得分家,你們有什麼打算嗎?」
雲霆和夏星對視,「華哥兒的意思是?」
「等雲瑟考中進士,去別地任官後,杜家村的地我就更顧不上了。你們手裡正有銀子,有意的話,就以三兩銀子一畝的地價把這三畝買去吧。」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