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狀元家的卷王小夫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18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族學的事安頓妥當後,秋華年也要計劃著回府城過冬了。

秋華年算了一下這次回來的開銷,最大的支出在族學上。

蓋房子買材料和雇匠人加起來一共花了三十兩銀子,在漳縣買三十畝地花了五十兩銀子,其中十畝水地二十畝旱地,預支給廖蒼的一年的束脩二十四兩,由寶仁保管的給族學孩子們買紙筆的錢十六兩。

零零碎碎加起來,一共支出了一百二十兩銀子,是秋華年這幾個月花的最大的一筆錢。

不過為了教育,一切都值得。

第一年花費最大,第二年起那租給佃戶的三十畝地的收益交上來,就夠維持族學每年的開銷,不用多補了。

三十畝地的收益和族學的開銷,秋華年委託寶仁和孟福月負責,每年送一次總帳,同時也讓胡秋燕、魏榴花等人從旁監督,確保萬無一失。

處理完各項事務後,秋華年讓金三和金婆子好好檢查老家宅子的門窗,熄滅火星,帶不走的物品裝箱裝櫃,務必全收拾得妥妥噹噹。

雲成和孟圓菱小兩口回來了大半個月,也該回府城了,孟圓菱惦記著秋記六陳的生意,雲成要繼續去清風書院讀書,爭取明年院試先考中秀才,三年後的鄉試下場一試。

杜雲瑟考中解元後,雲成也深受激勵,杜雲瑟並未藏私,在科舉一途上能指點雲成的全指點了,讓雲成能少走許多彎路。

一個家族能考出一位舉人,往往就能有第二個、第三個,前面有人引路,後面的便能容易一些。

這就是為什麼世家大族子弟多有功名,平民子弟卻科舉艱難。不是因為平民比世家愚笨,而是平民能獲得的教育資源太少,無從得知那些考中的人才知道的珍貴經驗。

千萬人過獨木橋,一朝得中便鯉躍龍門的科舉,可從不是只有明面上的四書五經。

秋華年等人出發那天,杜家村村民們全來相送,清福鎮上的孟家人也來送孟圓菱,秋華年終於再次看見了孟武棟。

孟武棟和父母兄嫂站在一起,但幾人之間互動很少,似乎有什麼問題。

秋華年看向孟圓菱,孟圓菱耷拉著圓圓的大眼睛搖了搖頭。

金三提前去縣裡車局租的馬車來了,依舊是秋華年和杜雲瑟一輛,九九和春生一輛,孟圓菱和雲成一輛,行李拉了兩輛。

來時帶的行李一件件搬上馬車,金婆子鎖好各處門鎖,把一串鑰匙交到秋華年手中。

秋華年幾人沖鄉親們揮手告別,車夫得到號令,揚起馬鞭,一匹匹駑馬小跑起來,馬蹄下濺起乾燥的灰塵,像擦不開的黃霧。

馬車越來越快,越來越快,在空曠的田野小路上疾馳,消失在村人們眼中。

總有人離開生養自己的土地,人生的底色是一次次相遇與別離。

……

一行人一路上依舊是該趕路時趕路,該休息時休息,以舒服為第一要義,一大家子人在一起說說笑笑,旅途也不無聊了。

趁晚上住店休息時,秋華年好奇地和孟圓菱問孟武棟的事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