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華年朝門外看去,那家人站在左邊,身上衣服收拾得乾乾淨淨,神情自然,沒有因為落難就惶惶不安。
「第二家子,人口多,一共有九個,最老的五十來歲,最小的三四歲,當家的是長子,之前是三品京官家的大管事,其餘人也都各有能耐,一家子就夠鄉君家用了。」
那一大家子人站在中央,有老有少,二三十歲的占了多數,同樣沒有不安,身上還帶著嚴格的禮數。
「第三家子是三個人,一個阿叔帶兩個兒子,也是從京官家抄出來的,算是勉強符合鄉君的要求。那阿叔的男人之前是管採買的管事,但去年病死了,他的長子今年十七,跟著父親學過不少東西,小兒子九歲多,性子老成,也能辦些差事了。」
第三家人站得比較偏,那位十七歲的長子站在最前面,身後護著弟弟和爹爹,和周圍其他兩家比起來,難免顯得形單影隻。
——如果不是他們是從京里抄來的,管事又覺得他家長子有點能耐,他們根本不可能和另外兩家在一起被挑選。
三家人的大致情況介紹完畢後,管事不再說話,等秋華年和杜雲瑟決定。
杜雲瑟看著秋華年,「選第一家和第三家吧。」
秋華年點頭,「我也這麼覺得。」
對僕役成群的大戶人家來說,第二家才是最好的,三品大官家的管事一般可買不到,一家子九個人有老有少,隨便打散到各處去用,也方便拿捏。
但秋華年家現在的人太少了,這家人是從三品京官家出來的有頭臉的下人,肯定有自己的傲氣。家裡各處都用他們的話,很容易出現欺下瞞上的情況。
不如選另外兩個小家的,可以互相制衡。
不過究竟選不選,還得先見一見人,再做決定。
杜雲瑟讓管事把第一家和第三家人帶進來,第二家便回去了。他們知道自己不愁找新主家,臉上沒有什麼愁雲。
第一家人男人叫烏達,女人叫靈雀,第二家的阿叔叫木棉,小輩們的名字都沒有說,想等主家取。
與說話多少帶些口音的金三一家不同,這兩家人都會說一口流利的官話,回答秋華年和杜雲瑟的問題時,口齒清晰,邏輯明白,連最小的那個小男孩也不差。
最後秋華年決定把兩家人都帶回去。
烏達的身契八兩銀子,靈雀五兩,他們的兩個孩子各算二兩;木棉家長子是五兩,木棉和小兒子也各算二兩。
見秋華年把二十六兩銀子一口氣付清,買下了所有人的身契,兩家人不約而同舒了口氣,臉上的神情和氣質都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他們已經知道新主家的老爺是遼州的新榜解元,夫郎是有封號的鄉君,兩人都很年輕。
這樣的人家雖然目前身份地位還不算特別高,但上限極大,不出意外日後肯定能成高門大戶。跟著這樣的主家,僕役們也覺得日子有盼頭。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