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狀元家的卷王小夫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41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它的房價也像另一個世界北京的朝陽區,上海的靜安區一樣,高得沒邊。

因為毗鄰整個裕朝的權力中心,只有錢沒有些身份還買不到。

祝家之前送京城產業時只送了鋪子和莊子,沒有送宅子,就是因為他們很難買到大時雍坊和南熏坊的好宅子,而其他城區的宅子對杜雲瑟一家來說又不夠實用,還不如送鋪子。

秋華年買宅子,一上來就瞄準了這兩個最核心的坊,他甚至想買得更精準一些,最好步行半小時內就能到翰林院。

那就只能局限在南熏坊西南的一片區域,更增加了難度。

他手裡從襄平府帶來的這兩千兩銀子,或許還不夠用。

所以秋華年打算先把在京城的鋪子和莊子弄清楚,清點一下產業,再盡力買能力範圍內最好的宅子。

京城的宅子,只要不出意外,永遠都是保值的,很可能要住一輩子呢。

內城幾個城區,東城有貢院、文思院,北城靠東有國子監和文廟,文氣相對濃郁一些。西城則吸引著許多商賈,店鋪林立,極為繁華,聚集了天下所有地方的奇珍異貨。

有人曾說,如果你想買一件東西,在京城西城都遍尋不到,那就說明世上根本沒有這件東西。

祝家送的那兩處鋪子都位於西城,一處在集中的西市里,一處在宣武門邊上,都是極好的位置。

秋華年休整了兩天後,就帶著星覓和柏泉一起出門看鋪子去了。

柏泉的前主家是京官,柏泉早逝的父親還是府里的管事,在父親的教導下,柏泉對京中事務很熟悉。

杜雲瑟在家中讀書,不需要人伺候,秋華年直接把柏泉也順走了。

京城一共三十三個坊,大小不一,平均下來每個坊都有普通縣城大小,從東城到西城穿過數個坊,坐著馬車哪怕不堵車也得一個多小時。

裕朝的坊是按寬闊的主幹道劃分的,並不像那樣有坊牆包圍,主幹道兩側人流量大,布滿了各式各樣的商鋪、戲館還有茶樓酒肆。

柏泉一邊在外面趕馬車,一邊不時回身給秋華年介紹途經的坊的情況。

秋華年的貼身小廝星覓和柏泉差不多年紀,但不像柏泉幼時喪父要早早懂事照顧爹爹與幼弟,烏達和靈雀夫婦都很有能力,星覓雖然為奴卻是被爹娘寵著長大的,心性比柏泉幼稚許多。

秋華年寬和,不想讓自己身邊都是複製粘貼的假人,沒讓他改什麼。

星覓頭一次逛京城的街道,忍不住揭開馬車車簾,看著兩側飛速後退的景色興奮低呼。

柏泉語氣平靜,介紹得更詳細了些,秋華年也聽得津津有味。

俗話說有其主必有其仆,星覓這好奇愛湊熱鬧的性子,某種程度上和秋華年如出一轍。

到了西城區,秋華年讓柏泉先把馬車趕去西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