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剛來京城,根基不深,在這滿是權貴的地方做什麼事都得三思而後行,秋華年確實不想把此事鬧上公堂,所以才叫關六私下去要帳,只要銀子數目沒少,沒必要一來就結一堆沒意義的仇。
而關六不但準確領悟了他的意思,還讓那些管事破財消災送了價值不菲的禮,補足虧損仍有盈餘。
秋華年說,「辦的不錯,那些賣不出去的貨你不用操心了,打包好留在庫房裡,我回頭有用。」
那些提花緞、羽紗和棉綢俱是用料、工藝、花紋無可挑剔的好料子,只不過放得久了,顏色沒那麼鮮亮了,有錢人嫌棄它們,不願意往身上穿,但對普通農人來說,它們依舊是難以接觸到的好東西。
秋華年打算殿試結束後回鄉時把它們帶回杜家村,當做給族學裡成績優異的學生們的獎勵。
杜家村族學開設快半年了,廖蒼每個月都會給他們送一份信說明情況,據他在信中所說,族學裡已經有好幾個冒頭的學生了,有背書快的,也有算數準的,還有能照著書里地圖的樣子手繪杜家村地圖的。
族學欣欣向榮,秋華年深感寬慰。
寬慰之餘,不忘回信提醒廖蒼,讓他把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解決方法和領悟到的經驗全部記錄下來,爭取出一本《新學教學章程》。
廖蒼收到信後唉聲嘆氣,看在秋華年信里許諾的「潤筆費」的份上,從心地取出一張紙鋪好,提筆開寫。
……
就這樣又過了三日,會試第二場終於結束。
秋華年依舊在老地方接杜雲瑟,他發現今日走出貢院的舉人不少神情有些微妙,有的凝重、有的忐忑、有的隱有喜色,這些舉人出來後給自家下人叮囑幾句,下人們立即撒腿跑向別處。
杜雲瑟上車後,秋華年壓低聲音問他怎麼回事,杜雲瑟搖頭,示意回家再說。
第二場考試的內容也與鄉試差不多,考的是「應用文寫作」,題目中會給出具體情景,讓考生根據要求寫詔、判、表、誥等形式的公文。
作為在京城舉辦的三年才舉行一屆的高規格考試,會試的題目從來不是隨便出的,題目往往會反應一些時局動向。
「第二場會試題目中,有一道詔,為立太子之詔書。」
秋華年正在陪杜雲瑟吃糖蒸酥酪,差點咬到舌尖,嘶了一聲。
「立太子?可如今明明有太子……」
這詔文幾十年才有可能寫一次,好端端的,為什麼會出現在考題中,還是奪嫡之爭愈演愈烈的當口。
「給這屆會試出題的人是誰?」
「以主考官為首的數位本屆考官,此外會試題目要呈交給聖上裁度後才能發下。」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