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狀元家的卷王小夫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62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表兄乃解家子,眼界見識、胸中韜略豈是杜雲瑟一個農家子可比的,表兄千萬不要妄自菲薄,鹿死誰手還未可知。」

解檀光在心裡嘆了口氣,笑著拱手道,「檀光多謝殿下看重。」

會試結果不盡如人意,嘉泓瀚也不想多待了,外面還有一堆煩心事呢。

他揮袖起身,「如此表兄好好準備十幾日後的殿試,我就先行一步了。」

解檀光行禮恭送,直到嘉泓瀚帶來的人都盡數離去,他才來到窗邊,看著窗下的觀榜盛景,長長嘆了口氣。

作為解家子,作為宮中穎妃的侄子,三皇子的表兄,有些立場天然存在,無法選擇。

會試輸人一籌,但殿試的狀元之名,他不會放棄競爭。

……

秋華年和杜雲瑟費了好大的勁,才擠出了貢院範圍,回到家中,很快便有無數的帖子和禮物上門。

會元雖然還不是狀元,但至少肯定在二甲前列,前途無量,誰不想提前結交一番呢?

杜雲瑟和秋華年商量了一下,把不出格的禮物收下,登記造冊,邀約則全都推了,理由是要專心準備十幾日後的殿試。

等殿試結束,一切塵埃落定,再在宅中大擺一場宴席,邀請親友和那些送禮送帖子的人一聚。

第122章 殿試

裕朝文氣南重北輕,一個來自北方的學子中了會元,在京中引起軒然大波,雖然在得知杜雲瑟的恩師是文暉陽後,質疑的人少了許多,但仍有不少人想親眼看看杜雲瑟是誰。

杜雲瑟沒有管外界嘈雜的聲音,專心在寸金院中讀書,準備最後的殿試。

殿試在皇城內舉行,只考一題,由皇帝親自出題,考的是策略,但這並不代表它不要求文采和對經義的通熟。

古代所有學問都建立在四書五經上,每講一個自己的觀點,都要從經義中找到立足點,借聖人之言諫君,類比到現代就是寫論文要引注專著和其他有學術價值的論文。

還有文采,殿試答卷雖然不用寫八股文格式,但也要駢散結合,對偶工整,文辭精妙自然少不了。

就算你的觀點再好,如果文章寫得一塌糊塗,文義不通,也拿不到什麼好名次。

所以考試前繼續熟讀經義,溫習美文是很有必要的。

否則就算皇上有心提拔,也要顧及些自己的臉面,杜雲瑟想要的是萬無一失。

王引智也上了杏榜,排名在二百名開外,對他來說上榜已經心滿意足,和杜雲瑟一樣認真準備著殿試,爭取殿試後能外放個好地方。

秋華年和杜雲瑟到達京城以來,太子一直沒有見杜雲瑟,秋華年不知道這兩人到底在心照不宣地計劃著什麼,只知道十六某日傍晚上了次門,交給杜雲瑟數封書信。

十六沒有走正門,直接在半路上攔了秋華年的馬車,他臉上戴著銀絲打底的皮質面具,如鬼魅一般,嚇了秋華年一大跳。

「是我。」聽見十六的聲音,秋華年才鬆了口氣。

他讓星覓去外面,邀請十六上了馬車,十六默不作聲地坐在車角,秋華年的眼睛不停往面具上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