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狀元家的卷王小夫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72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我記得村里之前來信說,你在家的時候自學了識文斷字?」

魏麥摸著後腦勺笑道,「托杜家族學的廖蒼先生的福,認了幾百個字,農書上的東西能看個七七八八了,但正經書還是看不懂。」

魏麥口中的正經書,指的是四書五經和各種經史典籍,那些書他半句話都讀不懂。魏麥不太好意思,覺得自己這根本算不上識文斷字。

秋華年鼓勵他,「語言和文字和種田用的鋤頭一樣,都是工具,你認識用得上的字已經足夠了,不用妄自菲薄。」

學語言的最佳年齡階段是小時候,魏麥這個年紀,在農忙之餘還能努力認識幾百個字,已經非常難得了。

魏麥聽縣主這麼說,心情一下子雀躍起來,對一旁的許棗咧開嘴笑,許棗虛點了一下他的頭,示意他好好聽縣主說話。

「你的官職是戶部特批下來的,皇莊典史雖然是不入流的官,但也有官袍和俸祿,要你自己去吏部報到並領取,然後去皇莊上任。」秋華年說,「雲瑟已經托人幫你打聽好了,你帶好路引和身份證明,明天直接去吏部遞帖子就行了。」

秋華年口中的「不入流」是一個中性的形容詞,裕朝官職分為九品十八級,不在這個體系里的小官職統稱為「不入流」,雖然級別比從九品還低,但也是正兒八經的朝廷官職。

對魏麥這樣出身農家,沒有科舉沒有功名的平民子弟來說,獲得官職無異於鯉魚躍龍門般天翻地覆的變化。

這意味著他已改換門庭,從此以後有了官身,有了向上晉升的可能性。

魏麥一聽見自己的官名,就止不住地樂,許棗沒好氣地瞪了他一眼,問起關心了一路的問題,「縣主,麥子每個月的俸祿有多少啊?」

魏麥和許棗對官場兩眼一抹黑,連典史是幹什麼的都不知道,更別說它的俸祿了。

秋華年笑了,他就知道魏麥夫妻一定很關心這個,大家都是從艱苦時期過來一文一文攢過錢的人嘛!

「皇莊典史一個月八兩銀子的俸祿,領取時也可以直接換成祿米,一兩銀子合一石米。」

魏麥和許棗齊齊吸氣,發出發大財了的聲音。

「居然這麼多!」

「八兩,八兩,在村里時累死累活種一畝地,一年下來最多也就賺個二兩!」許棗拍著胸口說。

在古代,社會的貧富差距極其之大,農人們辛苦一年的收入,只夠富貴人家買一瓶花露或者清膏消遣。

秋華年正感慨著,又聽見許棗小心翼翼地問,「縣主,杜老爺每個月的月俸是多少呀?」她想長長見識!

「雲瑟是從六品翰林院修撰,一個月十六兩俸祿。」

裕朝給官員的俸祿並不高,中低品級時升一級只漲一兩銀子,從九品官員月俸十兩,從六品只有十六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