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狀元家的卷王小夫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32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今年莊子上的棉花繼續豐收,幾年下來,齊黍縣主創造的棉花種植法已經趨於成熟,在大裕的大江南北遍地開花。

衛櫟估算了一下,按各地匯報上來的棉花產量,新棉花價格應該能降到每斤九十文左右,比起前幾年幾乎降低了一半。

如果按常規發展,就算棉花產量增長了很多,棉花的價格也不會下降得這麼快。

「遍身綺羅者,不是養蠶人。」才是這個世界最常見的景象。

總會有各地的豪族和官吏囤貨起價,中飽私囊,令真正在土地中辛苦勞作的平民百姓反而無法享受到棉花增產帶來的福利。

但這一次,杜雲瑟已經提前預料到了這些問題,制定了嚴格的規範的種棉、收棉、議價、調配流程,將棉花和鹽鐵一樣納入國家掌控之中。

在昭新帝的鼎力支持下,杜雲瑟的策略得以不打折扣地實施。

這一片片潔白無瑕的棉花並未成為權貴牟利的工具,也沒有成為倒逼農人流盡血淚的倀鬼,而是如齊黍縣主最初的暢想那般,走入一戶戶平民百姓之家,在床榻上、在身體上、在每一處需要它們的地方給人們帶去溫暖與希望。

衛櫟出生於小縣城的富庶商賈之家,人生前十幾年雖然活得壓抑,身不由己,但並不缺衣少食。

從把他當作討好權貴的工具的家中逃出來後,衛櫟才真正見識到了人間疾苦,明白了這世上大多數人在過什麼樣的日子。

他感到無比的慶幸,慶幸自己先後兩次遇見齊黍縣主,第一次他給了他自由的身體,第二次他又給了他自由的靈魂。

對衛櫟來說,幫助秋華年是報恩,但與此同時,他也真心認同秋華年的理念與理想,他相信只要跟隨這個人的腳步,就一定能去向他尚不敢完全想像的宏大的美好未來。

秋日的風颯爽溫暖,吹在人身上,仿佛靈魂都飄了起來,衛櫟站在田頭,監督管事們把農人收來的棉花稱重登記,當場結清獎勵。

為了儘快收穫棉花,免得天氣變化影響棉花的產量,衛櫟設置了獎勵機制,所有在規定時限內摘下的皮棉,每一斤都額外獎勵二文的工錢。

一個成年人把時間利用到極限,一天能摘一百斤左右的棉花,這就是二錢銀子,一家人齊上陣的話,幾天下來總共能多賺二三兩,都快夠買一畝地了。

在額外的獎勵的激勵下,不出幾日時間,莊子上的棉花的大頭就收完了,今天只剩下一部分需要收尾。

衛櫟把這件事寫信告訴在天津的秋華年,秋華年在回信中肯定他做得好,誇他已經懂得根據實際情況自己拿主意了,衛櫟把信翻來覆去看了十來遍,小心翼翼藏在了枕頭下面,之後幹什麼嘴角都帶著無意識的笑意。

「衛管事,我看這天好像要下雨了,您趕快回去避一避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