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狀元家的卷王小夫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39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棲梧在昭新帝那裡攬了替他尋找梅望舒的活,這件事,他直接大大方方寫進了給秋華年的信里,信中言道,「緣起則聚,緣落則離,天有定數,何必強求」。

秋華年明白棲梧的暗喻,他是在告訴秋華年,自己不會刻意尋找梅望舒,把一切交給自然發展,有緣再會,無緣就無緣好了。

秋華年放下棲梧青君的信,長長舒了口氣,焦躁了一個多月的心終於落回了肚子裡。

今天門房還收到了來自襄平府的信,有好幾封,秋華年拿起一看,不自覺勾起唇角。

「星覓,把送這幾封信的人叫來,我有話要問。」

星覓答應了一聲,很快帶來了從襄平府來的信使,是一個來往南北走販貨物的商人。對方早就料到信送到後縣主會問話,所以一直留在知府官邸附近沒走,小廝一叫立即進來了。

商人被從側門引到三堂,全程不敢抬頭,一路盯著小路上漂亮的磚石花紋看,進了燒著火盆的室內後,更是不敢亂瞧,取下頭頂鑲狐毛的瓜皮帽,隔著繡梅蘭竹菊四君子的輕紗屏風請安。

「遼州襄平府商賈韋曲安拜見縣主,願縣主身體康健,笑口常開。」

秋華年聽見熟悉的鄉音,笑了笑,「信我看過了,你是從襄平府來的,給我詳細說一說。」

「今年新皇登基,開了鄉試恩科,八月九日第一場,到十八日三場結束,九月初十放了桂榜。咱們雲成公子榜上有名,位列十七,已經是舉人老爺了!」

「雲成公子年僅十八便高中舉人,是本屆遼州鄉試榜上年紀最輕的,坊間都說他不愧是文曲星杜狀元的族弟,沒有墮了兄長的威名。」

「我啟程之前聽說,杜家村杜氏一族已經成了全府的香餑餑,數不清的人家想和杜氏結親,好沾上文氣,也生個能考大官的兒子!」

今年鄉試恩科時,恰是昭新帝最瘋的時候,秋華年和杜雲瑟每天焦頭爛額、提心弔膽,連秋華年的生辰都沒精力好好過,更別提關心千里之外的雲成的鄉試了。

好在雲成自幼年少老成,性格穩重,不為外界環境影響,杜雲瑟此前毫無保留的悉心指導讓他在舉業上開了竅,寒窗苦讀下學問一日千里,成功考上了舉人。

雖然這個成績無法和杜雲瑟的連中六元相比,能一次考中舉人,也有為了討好兆頭,恩科的判卷與名額都比普通屆次更寬鬆的緣故,但十八歲的少年舉人拿出來,任誰都要稱讚一聲天才。

雲成是秋華年來到這個世界後最早認識的幾個人,也是最早對秋華年表現出善意的人之一。兩家人曾一起生活過不短的日子,後來分居兩地,情分也沒有斷過,見他考中舉人,秋華年心裡既高興又欣慰,有一種自家小樹苗長成了的自豪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