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道旨為幾乎全家都戰死邊關的孤竹梅氏平反,梅氏冤案發生在二十多年前,主要證據已經被平賢王等人盡數銷毀,昭新帝下了死令,不計人力和時間成本大海撈針般排查,一年多後終於找到了梅氏是被冤枉的鐵證。
所有證據連同免罪的聖旨一起昭告天下,讓這次平反完美無缺,沒有絲毫可讓後世之人指摘懷疑的地方。
第二道旨以天子金口為梅家長女梅爭春和翰林學士文暉陽賜婚,文暉陽是名滿天下的大儒,元化元年的狀元郎,梅爭春卻是嫁過人的亡故之婦,這個旨意宣讀後引起了軒然大波,很多禮教衛道士跳出來言詞鑿鑿地反對,不用別人說話,文暉陽自己一個一個罵了回去,生動地告訴眾人大儒也不都是好脾氣好惹的。
那些人想起來文暉陽年輕時仗劍直言,辭官雲遊四方的作風,灰溜溜地退縮了。再不退縮,文暉陽背後還有杜雲瑟與齊黍縣主兩口子呢,一塊兒上來誰惹得起!
如果說前兩道旨只是出乎意料,第三道就是真的讓死守禮教的人吐血三升了。
昭新帝「找」到了梅氏主家遺孤梅望舒,同時公布了梅望舒在占城的一系列包括找到占城稻在內的功績,讓欽天監上表說這是大裕的貴人福星,於是昭新帝順理成章地封他為天意侯。
——可這位經歷傳奇的金貴的梅氏遺孤,他是一個哥兒。
有人不敢明著反對,委婉勸昭新帝改封梅望舒為郡主,實在不行,把牙咬碎了封青君也可以,結果沒等到第二天,這個世家貴子就被貶官發配到邊遠之地當縣令去了。
最後關於天意侯的爭論,在天子的一意孤行下不了了之。
梅家人確實差不多死絕了,但梅氏在朝中卻不是孤立無援,反而能量不小。地位特殊清貴無比的翰林院的最高官員即將成為梅家的女婿,往下一代,本朝最有聲望的齊黍縣主更是直接有梅家的血脈。
秋華年的身份曝光那日,聽聞此事的人全都驚掉了下巴,一路走來,他所獲得的一切成就都不是這個身世帶來的,反而是他為這個身世添上了更多的榮光,了已逝和還活著的梅家人。
一些暗恨齊黍縣主的人,後悔自己沒有早些發現這個真相,如果早點揭露他的身份,他就會因為是罪臣之後被處罪流放。
這些痴人說夢般的妄想,只能在最陰暗的角落裡滋生,稍微一見光便會被世人諷刺嘲笑。
與梅家有關的人一個個權高位重、簡在帝心,這個家族只剩寥寥幾人,朝中卻幾乎無人能與之抗衡。
世上僅存的幾個梅家遺孤都得到了封賞補償,秋華年沒有自己接受,請旨將這份封賞轉移給自己的母親梅爭春。
梅爭春成為了雪梅縣主,今年寒雪降臨之後,文暉陽會在秋華年杜雲瑟的陪同下前往遼州杜家村,遷走愛人的墳冢。
這朵心急早早綻放在冰雪寒霜中的紅梅,在風中飄零了十九年,終於落入了記憶中溫暖的懷抱。
接到聖旨後,文暉陽抱著自己奮鬥一生的遲到了的明黃色捲軸大醉一場,又哭又笑,酒醒後提出想見那對凌辱虐待梅爭春的夫婦一面。
梅望舒罕見地有些猶豫,見文暉陽執意堅持,才帶他去了郊外一處不起眼的廢棄房屋。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