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狀元家的卷王小夫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85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不出意外的話,他們會在除夕前夕抵達杜家村,今年過年大概率要在遼州過了。

算算時間,秋華年已經有近三年時間沒有回過遼州,現在去回想村裡的生活,一些親朋鄰里的臉都有些模糊了。

他提前給擔任族長的寶仁夫婦與在漳縣附近駐紮的寶義送了信,隨信附帶五百兩銀子和一大捲圖紙,請他們費心幫忙重修杜家村祖宅。

寶仁夫婦在信里提過,這幾年發展下來,杜家村現在的規模已經遠超清福鎮,常住人口和房屋多了兩三倍,有兩條開滿小鋪子的街道,十里八鄉的人都愛來這裡趕集。

杜家村的地價也今非昔比,秋華年原本花二三兩銀子就能買一小塊宅基地的日子早已是過去式,現在想買半畝地段好能蓋房子的地,至少得十兩銀子,比縣城還高些。

不過給杜家村帶來無數榮耀與底氣的杜狀元和齊黍縣主想買地擴建房子,還是不成問題的。

留給蓋宅子的時間不多,但耐不住秋華年給的錢多,兩個工匠干不完活,就請二十個工匠一起來,鈔能力能解決絕大多數困難。

寶仁前幾日送來的信中說,新宅子的主院已經建好了,有幾個小院子還在趕工,除夕時肯定能蓋好。

這次回去的人很多,有秋華年一家六口,雲成圓菱以及他們家的小阿糕,木家兄弟、梅望舒,還有衛櫟帶著青梅一起。

臨近年關,許多杜家村族學出身的新學學子想回家探親,秋華年怕他們路上遇到危險,讓他們的馬車也跟在車隊裡。

只有雲康不願意回鄉,春生怎麼勸也勸不動,最後留在天津府過年的魏榴花把他接到了自己家中,讓他不至於除夕還孤零零地留在學校。

一行人中有好幾個年紀不大的小寶寶,正值寒冬臘月,秋華年不敢托大,把坐人的馬車全部新修了一遍,車廂加厚,四壁貼上防風的毛氈,地面固定著帶蓋籠的火盆,龍眼炭和禦寒的衣物直接帶了一整車。

最後加上日常生活用物和帶回鄉的禮物,整個車隊居然有驚人的五十多輛車,秋華年拿著統計好的冊子無語了半晌,難得體會到家大業大的感覺。

難怪那些古代故事裡,達官顯貴全家外出一趟動輒就能排半條街的馬車,少了根本裝不下!

出發那天天光放晴,地上的積雪差不多化完了,昭新帝沒有出現,這次梅望舒回來,他自始至終沒有露面,只是在秋華年一行車隊離城時排了一整隊禁軍護送。

穀穀和秧秧睡眼惺忪,穿著一模一樣的秋香色浮光錦小斗篷,腦袋被風帽邊沿的雪白兔毛裹住大半,扒著馬車窗口看外面。

「爹爹,我們要去哪裡呀?」

秋華年摸了摸穀穀的頭,「我們回家,父親和爹爹最早的家,穀穀和秧秧還沒回去過呢。」

秧秧懶洋洋打了個哈欠,少見的有些感興趣,追著問道,「有沒有好吃的糕糕,有沒有漂亮的畫?」

「那裡沒有府城常見的東西,但是有很多你們沒見過的景色,有籬笆、有小河、有大梨樹、有大山和小路,還有野豬和野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