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人開口,立即有第二位房考官表示贊同:「榜上多二十三十四十歲的考生,苦讀數十載,提此少年為解元,著實不太妥。不若朝後壓一壓,這個年紀還需要再磨礪沉澱。如提為解元,讚譽太盛,小小年紀易自滿,對其以後治學並非好事。」
旁邊幾位
房考官再次點頭表示認可。
「就放在第五,這個年紀能奪得經魁,已經是我朝獨一份了。」
「是。」劉主事道,「這第二名年弱冠,倒是還能說得過去。」
眾人望向第二名的墨卷上信息,都注意到此考生父親姓名:程遠岱。
河東河西兩省總督程遠岱,便是南原省炎州人。程總督兼領兵部尚書之職,劉主事正是兵部主事。
眾人面面相覷,沒出聲。
第一名的房考官張大人起初沒有注意到此,心中已為少年考生惋惜。如今瞧見了第二名的信息,又知道了副考官和房考官們的心思,心中已不是惋惜了。
張大人道:「秋闈是為朝廷儲才選才,既是儲才選才,自是論才排名,何有按年紀排名之理?」問向內監試官,「韓大人以為如何呢?」
內監試官職責是監察,當不允許徇私不公之事存在。
韓大人支吾幾聲,笑道:「本官不是考官,也未讀二位考生文章,不通這些。本官來說,有失公允,該主考任大人拿主意才是。」將難題拋給任侍讀。
眾人的目光都落在任侍讀的身上。
任侍讀看著自己原定的第一名考生信息,想到白堯大人曾言,翰林院史館那位後生還有一弟,少有才名。從籍貫和姓名不難看出就是此考生。
那位後生胸懷才學,埋沒在史館中。其弟亦是耀眼少年,再次被奪了解元之名,更讓人痛惜。
但戶部侍郎對原配的一雙侄兒似乎並非外人所言那般親厚,甚至有隔閡芥蒂。第二名程考生又是程總督之子。
他捋著鬍鬚嘆息,難決斷。
張大人見任侍讀猶豫,露出不悅之色,「任大人,你是翰林侍讀,又是今科南原省主考,受陛下信任,當為陛下為朝廷選真才實學之士。秋闈以才論高低,解元雖年少,卻實至名歸。
考卷上文章任大人之前稱讚不已,稱其是今科秋闈當之無愧魁首。稱其放在會試一眾考生中亦不落下風。這都是你親口所言,考卷上批語亦是你親筆所寫。」
任侍讀捻著鬍鬚沉默未言。
張大人又對劉主事和其他房考官道:「諸位大人讀解元文章時,亦贊不絕口,全都欣賞其才。就因為其年少而要落於人後嗎?我大盛朝廷難不成容不下少年英才?不許少年才子出人頭地?是要打壓年少有為之人?
我大盛就缺這樣的少年才子,就需要這樣少年後生。提其為解元,也讓天下讀書人知曉,朝廷選才不拘年歲,以才為先,以德為先。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