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慎言過繼出去,高暉便是高家長子,就算高明進不稱呼官職姓名,也該稱呼是他的表哥。他一直喚二哥,那是他們俞家承認高暉長幼之序。
高明進竟也這麼稱呼。
他可不認為高明進會將高暉過繼給俞家,高暉是他牽制他們姐弟三人的一根線,他豈會剪斷。
他冷笑一聲,上前一步揶揄:「二哥?高大人是準備將二哥過繼俞家?下官提前謝過高大人。」
高明進擰了下眉頭,瞥他一眼,「我當年該將你留下。」
「呵,高大人忘了算命先生說的,你我命里相剋。」他拱手道,「下官就先告辭了,免得在此克了高大人的福壽。」
望著少年退出去,高明進眉頭擰得更緊,在堂中愣站片刻,幽幽地嘆了聲。
-
從戶部回翰林院,日頭雖然西斜,陽光依舊烤曬,雖然戶部和翰林院很近,街邊樹木成蔭,走回去還是熱得很。
回到翰林院聽到皇帝對俞慎言的摺子批覆,隨後便召俞慎言。
隨後幾日又召見幾次,與幾位大臣商議一番。
另一邊清田納稅新策的方案,於數日後最終敲定,正式落地推行。
地方官員知曉此策是陛下強制推行,但是他們不敢罵皇帝,只能罵高明進這個「始作俑者」,若非是他提出這個新策,哪裡有陛下支持推行。
不僅地方官員,士紳地主也是對其詛罵,對此策不滿,不願配合官府。
與此同時,皇帝的案頭又多了一摞參高明進的摺子。
這日俞慎思當差,皇帝讓白堯讀折,他在旁邊仔仔細細聽著。
參高明進的摺子真是五花八門,瀆職、欺君、受賄這些也就罷了,還有參高明進逛青樓狎妓、鋪張靡費、霸占良女等等。甚至還有的官員一連上了數道,不帶重樣的。
不管皇帝信不信,後面那些生活作風的摺子俞慎思是不信。
高明進會賣官鬻爵、貪污受賄,會草菅人命,甚至欺君犯上,干盡大奸大惡之事,但不會幹霸女狎妓這種惡事。他很在乎自己的名聲,否則當年他也不會大費周折害俞氏,害他們姐弟。也不會現在還和他們姐弟維持表面和氣。
這些官員上摺子都不先核實一下真偽嗎?至少也要有個依據再上摺子,這和誣陷有什麼區別?
恨高明進恨得失去理智了吧?也不怕高明進反咬一口。
俞慎思聽著覺得有幾分意思,皇帝卻氣得聽不下去,也不傳高明進來問話,直接怒喝兩個字:「荒謬!」全部打回去。
這些官員是不知皇帝推行新策的決心,別說這些摺子真假難辨,就算全是真的,皇帝現在也不會動高明進。新策剛推行就將高明進查辦,新策誰來推行?皇帝不是否定自己,打自己的臉嗎?
現在上這些摺子作用不大,待地方上因新策出現動亂,參他才起點作用。這些人太心急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