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摺子上所報,幾個州加起來,民間救助糧粗略統計近二十萬石,其中從外地運往約十萬石。
要知道,朝廷撥給這幾個州第一批賑災糧也才二十萬石。
這批民間救助,緩解了朝廷的壓力。
「信奉之地多義士?」旁邊聽到他們談話的另一位同僚湊上來道。
可沒聽有這麼個說法。
此地也不是第一次遇到災年,以往沒這麼多仁義之士。
事出反常必有妖,陛下昨日下旨讓人去查,要對這些慷慨之士褒獎。
-
月初,史館那邊將編修好的西北各部史呈給皇帝,幾箱子的書,皇帝粗略翻了幾卷,褒獎一番。隨後書籍存於文淵閣,西北各部史史館散館。為了有個好去處,年初就有官員開始走動關係,有的則乾等著,聽安排。
俞慎言的官憑文書上個月便批了,因為史書沒有修完,所以掛著翰林院修撰的銜,還是在史館內繼續修書,如今散館也就正式任職。
同僚們紛紛羨慕,那是到陛下跟前當差,當好了可就一步登天了。
回想這些年,俞修撰一日未有懈怠,不知尋到了多少難尋的史料。整部史書他的功勞最大,也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這麼豐富充實資料的西北各部史,他應該升遷,無可厚非。獻安西北之策,又得陛下青眼,將來前途可見啊。
黃典籍還如平常一般,慢悠悠品著茶。
他似乎對自己接下來要調去哪裡一點不著急,隨遇而安。只要能夠這麼悠閒地當著個官兒,拿著俸祿,不用操心,頂著翰林院官員的名聲,便已經足夠了。
一副無欲無求的模樣。
「俞大人,來來來,嘗嘗我剛煮的茶。」黃典籍笑呵呵地招手,給他倒了一杯。
俞慎言走過去落座,笑道:「今日吏部的文書要下來了,黃大人一點不急?」
「急有何用,該去哪兒還去哪兒,不如喝茶。」
品著茶閒聊幾句,便不得不提如今朝中推行新策之事,試行的兩省沒少鬧騰,州縣推行受到多方阻撓。
「不可避免的。」俞慎言道,沒有表明支持或反對的態度。
黃典籍呷了口茶,嘆著氣道:「高侍郎折騰這一出,落個什麼好。」朝野上下背地裡誰不罵他幾句,啐他幾口。
俞慎言笑笑,沒有回應。
黃典籍也瞧出來在他面前說這些,除了發發牢騷沒什麼用。
現在陛下支持推行新策,剛開始實行,哪有這麼快放棄的。
一壺茶喝完,有兩位同事從外面回來,他們四處奔走托關係,雖然官憑文書沒下來,大概也知曉自己的去處。像黃典籍這般,史館也算獨一份。<="<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