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推薦魏軔,並無私心,用意很簡單,魏軔有能力。
至於夏閣老推薦湯逢春,夏閣老認為湯逢春此人有能力辦這個差。
高明進為何會與夏閣老相同的想法,則是因為湯逢春與其不和,外放地方自然眼不見心不煩。江原省情況複雜,辦砸了自不必說;辦好了能不能回京,回京還有沒有更合適的位置也不好說。而且辦好了,新策試行成功,對他高明進來說是好事一樁,從哪方面說,都有利無害。
在場的幾位大臣心裡全都清楚彼此用意。
皇帝心中更清楚。
所以皇帝一點都不急,很有耐心。
夏閣老回道:「西北今年小有波動,安西北策又正在逐步實行,西北地方最需要安定之時,臣以為不宜地方大員調動,河西巡撫並不合適。至於魏軔,地方上經驗豐富,政績不凡,然其人處理江原省不適宜。」
皇帝又饒有興致地問太子和衡王對於夏閣老推薦的湯逢春有什麼看法。
衡王並不贊同,太子也認為湯逢春地方經驗不足。
皇帝又問郭閣老和蔡尚書的意見,郭閣老已察覺這裡面關係發生了微妙變化,卻沒有改變自己最初的想法。還是認為江原省現在情況,葉旭陽辦事雷厲風行,有文臣之才亦有武將之能,最合適不過。
蔡尚書之子是東宮伴讀,蔡尚書算上是太子的人,自是支持太子。
三個人選,二比二比二的結局。
皇帝覺得好氣又好笑,真是誰都不讓步。
「白愛卿,你認為誰合適?」皇帝最後問白堯。
白堯聽了這麼久,諸位大臣心中的謀算他也看得清楚,若單論才幹,這三位大人都不算差,但是現在顯然不是單論才幹的時候。
他直言回稟道:「臣認為湯侍郎更合適。江原省的新策推行遇到的問題重重,上至官員不作為,下至各官學學生罷課鬧事,還有士紳和百姓對壘。一則,湯侍郎擔任過地方學政、知府,在戶部任官、如今為吏部侍郎,恰恰符合。二則,如今江源的局面軟的不行,必須有強硬手段才能穩住局面,湯侍郎行事果決幹練亦合適。三則,從朝中派官下去,更能有威懾力。」
皇帝不動聲色地搓著手指,琢磨幾息,對諸位臣子笑道:「既然推薦湯侍郎者眾,那就安排湯侍郎,擢湯逢春為江原省巡撫,即日赴任,擬旨吧!」
衡王欲再言,郭閣老朝他微微示意,衡王咽下話,朝夏閣老和高明進冷冷掃一眼。
-
出了大殿,衡王臉色沉下來,本來是他和太子爭此事,最後殺出了夏閣老和高明進,還殺出個湯逢春。
江原省差事辦好了,夏閣老舉薦有功,高明進的新策推行亦有功。江源的差事辦不好,高明進的對頭也調離京。
他們是一點虧吃不著。
走遠了些,避開其他大臣,衡王才怒道:「這個高明進行事越來越沒章法可循,去年暗中幫太子,現在又和夏閣老走到一起,明兒還不知要做什麼。」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