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這個原因的最大可能就是士紳地主兼併土地或隱瞞土地,將本該繳納田稅的土地從官府的籍冊中剔除。
其次是戶籍丁稅減少。大盛的丁稅,是按戶收取。每戶滿十四未滿六十為丁,要交丁稅,滿七歲未滿十四為次丁,交一半丁稅。可十幾年間,戶籍數量雖然沒有多大的變化,但人丁減少近兩成。
如今不算盛世,卻也算得上太平,江原省更是沒有任何戰爭或大的災害波及,人丁不增反而減少,這裡面最大的可能是瞞丁。為了避賦稅徭役而隱瞞男丁。他從臨水縣走出來,知曉臨水縣便有這種情況。
第三是賦稅,這是最讓他震驚的。縱觀整個江原省田地減少如此多的情況下,田稅卻沒有做到相應的減少,減少不過一成。人丁減少近兩成,丁稅卻減少不足一成。甚至有的州縣田地、人丁減少,田稅和丁稅以及其他賦稅卻沒有絲毫減少。
錢糧從哪裡來?
毫無疑問,從百姓的身上盤剝。
可想而知,這十幾年間,江原省的百姓生活多麼艱難。也可想而知為何這江原省的新策這麼難推行,士紳地主和百姓的矛盾為何那麼激烈,甚至鬧出謀殺朝廷命官的事來。
真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第四徭役,第五……後面全都建立在前面兩者之上。
俞慎思將自己從這些數據中發現的問題一一說給高明進聽。
高明進午後吃了湯藥,又休息一陣,這會兒有些精神氣。他面無表情地聽著,沒有做任何回應。
待俞慎思說完後,心中含著怨氣道:「大人不是糊塗官,即便不管戶部的具體事宜,不可能這麼多年對這些毫無察覺,毫無懷疑。說來這也算大人的失職。」
高明進冷冷地看著他,坐直身,將毛毯朝腰間攏了攏,這才聲音疲憊地道:「為官哪有你想得那麼容易,我是戶部侍郎,朝中之事又豈是我一個戶部侍郎能左右?」
又輕輕嘆息道:「也正是知曉這些問題,知道大盛這方便的弊端越來越嚴重,我才會想到清田納稅之策。」想到此策被面前少年算計,此時心中怒火也發不出來。「一策得罪滿朝文武,得罪天下士紳百官。這代價你也看到了。」
俞慎思是看到了,若當初高明進不算計他,他或許還會敬他三分,同情他如今的處境,但現在他一點不同情高明進。
「在其位謀其政,這本就是你身為戶部侍郎該做的。」
「難道你身為大盛子民,身為讀書人的表率,不該這麼做嗎?」高明進詰問。
俞慎思心裡怒氣泛起,如果沒有高明進,他會找合適的時機,將此策獻給太子或者皇帝,屆時任何後果他自負,他不怨任何人。但是他不能作為高明進的踏腳石,被他算計利用。
俞慎思懶得和他爭論已成定局之事。
「大人不如把這份心力用來養身子,陛下還指望你來解決江原的問題呢,莫辜負陛下信任!」
高明進沉默半晌,將話題重新轉回到江原的問題上,沒有和他說江原田地賦稅這些問題,而是和他說江原上層官員相互錯綜複雜的關係,以及和朝中的關係,他們幾乎都是朝中有人,這也是江原問題難以處理的原因之一。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