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大伯開著玩笑說,自己家人多地少,有了兩個孫子都不敢讓兒子生了,現在倒是沒那麼怕了。稅少交了,能夠勻口吃的給新孫子。
雖是玩笑話,卻也是莊稼人的真實想法,能吃得上飯,他們都盼著兒孫滿堂。
俞慎言則比較關心族學的情況,這是關係到整個俞氏一族興衰的大事。後輩們若是有幾個讀書出息能夠考取功名走仕途,亦能光耀宗族,壯大宗族。即便他們將來不走科舉仕途,讀書後明理守禮,出路也多,哪怕以後給人當個帳房先生,在衙門裡謀個文吏的差事,至少多個謀生的本事。
他和幾位族老、族學中的夫子聊了許多發揚族學之事,讓族中到了啟蒙年歲的孩子都進族學讀書。
族中人都瞧到他們兄弟讀書當官,如今何等風光,誰不希望自己子孫也能這般出息。族學讀書一應費用不用掏,孩子小在家也幹不了啥活,當然全都願意送去讀書。誰知道下個官老爺會不會是自己的兒孫,自己也跟著風光享福。
俞慎微則是關心繡品的事,和俞紋以及族上管著此事的族人在談這個。
這幾年她主要的精力放在絲綢和機房的生意上,繡品不是大頭,交給了下面的人管。臨水縣這兩年辦了一個小的繡房,還請了繡技高超的教習師傅,繡房也兼收購繡品生意。俞慎微只是從帳冊上知曉繡房生意還不錯,具體情況不知曉。
如今一問方知道,繡房吸引了不少繡娘,還有族人將自己女兒送去繡房當學徒學繡技。
一位大嫂說,兒子如今在讀書,將來能不能讀出名堂,有幾畝薄田都餓不死,而且有爹娘兄弟叔伯在身邊,至少不讓他心裡受委屈。女兒若是沒什麼傍身,今後到了婆家受欺負都不敢吭聲。
俞慎微贊同大嫂的想法,拍著大嫂的手認真地說:「可不能讓咱們俞家的女兒出了門受欺負。」
「那是的。」
-
商議定族中的各項事,一家人才離開大俞村,族人送了很遠,送到田灣集上。
一行人回到縣城,剛休整好,僕婦便來報有媒人登門。俞慎思心咯噔一下,現在他聽到媒人兩個字就神經一緊。在京的幾年不知道多少同僚或相識的官員想給他做媒,更有不少想直接做他老丈人。要不是自己拿白堯這個「媒人」做擋箭牌,早就招架不住了。
自己這次回鄉才幾日,總不會又被媒人盯上了吧?
正擔憂著,時雪兒起身拉著盧氏同她一起去瞧瞧,盧氏又叫上了俞慎微同去。俞慎思見此才恍然,俞紋和時雪兒的長女過了年就及笄之齡了。有女兒的人家一般在女孩兒十三四歲就有媒人上門說親,家人挑挑看看一兩年,也差不多十五六歲了。
俞慎思暗暗舒了口氣,不是自己就好。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