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後用這筆銀子做本錢,在京郊置辦了土地,等裴老爺四處做官她也跟去,身為官夫人不與民爭利,只不過每次離開轄地時總能買幾船土產走。
離開徽州置辦了幾船徽墨、離開成都府時置辦了名山茶、蜀錦、蜀扇好幾種。
最難得是一種省油燈①,燈中一端注水便可省下一半的燈油。
這省油燈一經售出便推廣開來,柳如嫣索性與四川邛窯②合作,長期從蜀地往汴京販賣省油燈。
如今汴京城多有的省油燈都出自裴家。
家中又無侍妾和子女分薄資產,
因此裴老爺雖然不過是個四品官,可裴家卻家底豐厚,生活得很富裕。
兩口子只有裴昭一個獨子,裴夫人很關心兒子,聽見外頭宅院通稟說公子歸家,當即便去他院裡探望。
去了後兒子正坐在花廳喝茶,裴夫人一看就急了:「廚房怎的擺飯這麼慢?」
原本她就心疼兒子歸家晚飢腸轆轆,一邊問大斧:「你們這些跟著少爺的,怎麼也不盡心提醒廚房裡早些擺飯?」
「娘,是我叫他們不用再上菜的,我在外頭吃過了。」裴昭出言制止。
「吃過了?」裴夫人想想作罷,又念叨兩句,「應酬也是好事。」
裴昭想說自己沒應酬,只不過是在小食肆吃了飯。不過不知道為什麼,在開口那一瞬他就將這句話壓了下去,連自己都沒意識到這有什麼好隱瞞的。
裴夫人沒注意到兒子的不對勁,還說話呢:「你做官不能像你爹一般死腦筋,也應當審時度勢,多跟同僚往來喝酒應酬,須知水至清則無魚人至清則無徒,千萬莫要遺世獨立做那等清高孤傲的樣子。」
「知道了,娘。」裴昭哭笑不得,他都二十歲的人了,娘還念叨這些瑣事。
說也奇怪,爹從裴家這樣官僚世家出身卻一肚子天真熱血,娘出自書香門第卻熟知世俗圓融,夫妻兩人好似掉了個。
裴昭聽娘說爹,不由得好笑。爹能做到四品官肯定不是全憑天真,只不過娘偏心爹,才會覺得「官場那些人都是會算計的只有你爹最忠厚。」
這跟市井婦人說「旁的小孩都精刮只有我家孩子最老實」有什麼區別?
裴夫人見兒子面帶一絲笑意,還當他不願意聽呢,便辯解兩句:「別嫌娘話多,還不是你從小就被送到你外家讀書這兩年才能團聚?我總覺得你還是當初那麼大點。」
孩子小時帶去缺醫少藥多瘴氣的外地不安全,便和她一起留在了汴京娘家,等六七歲再帶著一起和丈夫團聚,可轉眼要讀書,開蒙時她和夫君還能教導,等讀得再深入些便只能忍痛將兒子再送回娘家書院。
後來好容易等到兒子讀書中了進士,偏偏本朝規定父子不得在一地當官,裴昭做京官,裴老爺便只能在外地。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