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有個院子也是我們家的根。」如今既然有錢了,宓鳳娘還是想有個固定的房舍。
葉大富卻很相信女兒:「盞兒自帶福運財運,好幾次發財都是她的主意,這次我也聽她的。」
其餘兄妹也相信葉盞。宓鳳娘便也相信了女兒,葉家人達成一致:錢全部拿來買稻田。
只不過就算全部買田,也不過能買五十八畝水田。
五十八畝地聽著不少,架不住葉家孩子多,分下來一個人只有十畝左右。
這十畝可以求個溫飽,但比起葉家從前地主做派時少了許多。
在村里一般農戶四口之家應當有40畝地左右,出產糧食60石。①四人口糧25石,留糧種4石,還有賦稅。扣除這些能餘下個10石餘糧已經算是老天開恩。
所以葉家計劃購買的這五十八畝地實際算下來一年只能攢個20石餘糧。
不過萬事開頭難,有了田壟做依仗後面總能更順當些。
聊到這裡,葉盞才了解到古代的地主並不是買田就能高枕無憂賺錢了,還有負重的賦稅:什麼地稅、戶稅、租、庸、調(後兩者主要通過農民自己織的布、棉、麻等實現)各種各樣。
直到了本朝才好點:先是不用人丁稅,所以百姓們才能隨意生養孩子。
第二是不用「庸」制,國家出面募兵制,農民不用去當兵,只要出錢補上身丁錢米就行。
百姓只要付田賦、折納、支移、交錢等便可以。
總結來說,就是本朝的稅賦雖然不低,但比前朝已經好了許多。怪不得歷史書上說宋朝是各朝各代中百姓幸福指數較高的一個朝代。
葉盞不由得感慨:「說不定以後會有一天,老百姓都不需再繳納賦稅了。」
惹得家人取笑:「可是白日裡被鬼上了身,說些譫妄胡話。」
有了這些賦稅,葉大富當初賣掉田地的事就更加合理了。
他心思不在田地上打理不好,佃農又需要監督,田地的產出就不再那麼多了,可每年要繳納給官府的各項稅負都是固定的,說不定一來還要倒欠官府賦稅錢。
倒不如一口氣買了避到城裡去。
城裡也有各種雜稅,但是葉大富帶著葉家人走赤貧路線啊,
他既沒有商鋪又不從事明面上的商業活動,全家在汴京城這座國際都市裡做法外之徒,吃點巨獸嘴邊的殘渣過活,還免了賦稅,不比在鄉下更加逍遙自在?<="<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