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什麼?」白掌柜問,身子前傾,似乎很是期待葉盞的回答。
玉姐兒和金哥兒對視一眼,都為妹妹感到揪心,這問題可不回答。
做廚子的都有自己的驕傲,不是人人都能虛懷若谷聽得進去真話的。
也不知這人來意,萬一他惱火了可怎生是好?
倒是宓鳳娘在旁邊看著紋絲不動,這白鬍子老頭看著眉目和藹,不像是那種尖酸刻薄的斤斤計較相。
再看最小的葉璃也很篤定,還從醃菜缸里撈芥菜根準備吃呢。
宓鳳娘一想就明白,小女兒跟著她師傅學了相面術,自然也看出來了。
於是她好整以暇,看二女兒怎麼應對。
「只不過麵條本身鮮香獨特,應該是加了蝦油或蝦殼粉,看似錦上添花,卻失了麵條本身的清爽,鮮味太多反而失了重點。成本也會隨之上升。」葉盞回答,「但店裡為了招攬客人,無可厚非。」
從烹飪的專業角度,過多的炫技眼花繚亂反而不能有主次之分。像中國傳統烹飪里就算滷菜都講究「君」、「臣「、「使」各大分類,哪種調料占主導,哪種調料為輔助,哪種調料做使節提味,為的就是主次有別,詳略得當,最大限度調配出主菜的滋味。
而不是每種滋味都做「君」。
玉姐兒聞言沉思。
白掌柜哈哈一笑:「被你說中了,只不過有時候食客更喜歡繁複些,覺得這是更用心,所以我們才不惜成本這麼做。要不本朝明明喜歡素雅,但為何家家酒樓都在門口用五彩綢緞搭建歡門門樓?」
「成本倒不打緊,我們這道麵條就是賠本也會賣下去,這是我們店裡的招牌菜。」
葉盞恍然大悟,有些酒樓會有一兩道物美價廉的招牌菜來吸引食客,在百姓心裡種下記憶錨點達到做GG的作用,這玉饌樓想必就是這個出發點。
她福了一福:「受教了。」
白掌柜再看葉盞的眼神又多了一道欣賞:「是個好苗子,今日來是為著引薦你進行會。」
「行會?」
行會葉盞倒是知道,城裡小生意人大都有自己的行業協會,簡稱行會或團行、作,像這賣青柑的,叫「柑子團」,蔬菜肉類有「菱行」、「姜行」、「豬行」、"鮮魚行",賣古董的「古董行」、賣鞋襪的「雙線行」,還有工匠們,則是「腰帶作」、「磚瓦作」、「箍桶作」①。<="<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