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無法徹底毀滅外,活動屍體似乎並不算太難對付。
事實上,活人與活動屍體之間已漸漸找到了生存平衡。
簡單來說,只要趁著夜晚將活動屍體圈入某一塊區域,白天來臨時,活人們便能得到大片沒有活動屍體的空間。
可是,活人聚集較多的地方,對活動屍體會有更長距離的吸引力。
活人製造出來的動靜,包括開車、製作工具、發電、唱歌、做飯、種植等,只要散發出了聲音、氣味、溫度等信息,便仿佛遠遠地對活動屍體發出邀請,讓活動屍體突破圈禁、來到活人們身邊。
能生存到現在的活人多少都有一些戰鬥能力,面對活動屍體時基本都能做到自保。
只要不是直接陷入活動屍體堆中,這些活人便不至於被活動屍體弄死,可活動屍體帶給活人的心理壓力卻很大。
越來越大。
有活動屍體在,一個區域就不方便聚集太多活人,而人少就總有冷清感,也總不太像是人類社會。
此外,活人們至今沒能破解活動屍體的根本成因,只總結出「接觸活動屍體越多、活人變活動屍體的機率越大」等規律,這讓活人每天都憂慮自己、自己身邊的人會不會明天變屍體。
活人經常崩潰地發現,基地內昨天還與自己說說笑笑的活人,今天便成為了活動屍體。
有時候好不容易出生的新生兒,一離開母體,便立刻成為活動屍體。
活動屍體越來越多,活人越來越少,願意生孩子的人也越來越少。
——哪個母親能接受自己十月懷胎生出來的可能是一個怪物呢?
整個世界仿佛一天比一天更靠近毀滅。
不是驚天動地式的毀滅,而是緩慢的、無法掙脫的、不斷累加的窒息。
小絨毛治療站所在的這個地方位於一個圈住活動屍體的區域的中心。
讓現存活人們心痛的,巨變之前的繁華城市、繁華街區、繁華商場等,巨變之後都成為了這類圈禁區域。
因為這類地方人口密集度高,在巨變之初就誕生了大量活動屍體,想把它們挪到其他地方才是難事。
但凡嘗試了強行挪動的組織,都導致了大量活人被感染成活動屍體。
經歷了多次後果糟糕的移動後,活人們便都選擇將活動屍體從低密度區域朝高密度區域趕。
要是哪個地方原本只有一兩個活動屍體,清理起來就又方便又安全。
食水、生活用品方面,活人們遭遇的麻煩不算太大。
因為活動屍體對這些沒有興趣,巨變前剩餘的物資讓存活下來的人度過了初期的混亂失序,後來活人們習慣了活動屍體的規律,便重新開始了生產。
只要將生產規模控制在一定水平之下,並及時清理靠近生產地的活動屍體,生產便能維持下去。
要說保證現存活人生活舒適,那難度很大。光是睡不踏實、總疑心周圍會突然冒出活動屍體這一點就極其破壞生活質量。但活人們還不至於擔心基礎的溫飽問題。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