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絨毛:「你們人類本來就經常很無恥。」
人類:「貓啊……」
小絨毛:「貓不用與你們合作,貓可以成為旁觀者,貓覺得這個定位很好。我不需要國寶待遇,我就喜歡現在這樣,你們不必老用遺憾的眼神瞅我。」
人類:「我們遺憾的是少一個預言者,不是不能給你國寶待遇。再說,你蹭在憫憫身邊,憫憫能享受的待遇你都享受了……」
小絨毛:「即使你們覺得自己虧啦,我也不會給你們找補噠。」
當憫憫已經很老很老,連爬到院子裡曬太陽都費力時,此情緒場公開範圍內除開憫憫已經有了十一隻預言動物。
人類依然沒有找到預言動物出現的完整規律,不過已經總結出了使用預言、減輕預言動物心理壓力的系統方法。
其中,「減輕壓力」這一條,現知最有效的方式是找到預言動物的伴生動物,並讓伴生動物一直陪著預言動物生活。
所謂伴生動物,就是小絨毛之於憫憫的這種存在。
人類發現,有些動物本身確實隱約已經踩在了「掌握人類語言」的邊緣上。
但如果沒有預言動物的引領,或者叫影響、感染,這些距離說人話只差臨門一腳的動物,卻至死都可能差著那臨門一腳。
而到了預言動物身邊後,最短只需要三五天,最長不超過一個月,它們便一定能跨越那最後一步、說出人話。
且只要它們開始說了,它們的智商便像是有了飛躍——起碼個個玩手機都玩得很溜。
同時,得到它們陪伴的預言動物的心理壓力會極速下降。
有著以上特質的動物就是預言動物的伴生動物。
伴生動物與預言動物似乎同樣稀有,一隻預言動物似乎一生只能有一隻伴生動物。
如果伴生動物意外早逝,那麼預言動物在心理壓力中也活不長久。
相應的,如果預言動物早逝,則伴生動物只能作為普通動物活完一生,說不了人話,也難以學會使用人類的工具。
小絨毛對此的想法是:究竟是我順應了此世界的規則,還是此世界參考我的存在形式創造了伴生動物相關的規則呢?
這一個疑問隨著憫憫的去世,對小絨毛也不再重要,因為它要回負司了。
憫憫是壽終正寢的。
這隻熊貓享受了一生的國寶待遇,早期還困擾於濃重的心理壓力,晚年則完全稱得上輕鬆愉快。
憫憫是第一隻進入人類視野的預言動物,不過不是第一隻死去的。
在憫憫去世前,已經有其他兩隻預言動物雖比憫憫後出生、但因為種族壽命有限而先去世。
它們的去世讓憫憫知道了,自己的死亡並不會使它的伴生動物小絨毛受到傷害,也知道了自己死後,熊貓種群中很可能會誕生第二隻預言熊貓。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