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事見她出手大方,也就不含糊,收了錢笑道,「五嫂子客氣了,您別怪我說話難聽,在這京城裡讀的起書,又有學問教人的夫子沒有幾個家中不富裕的。即便有那麼些用度拮据的讀書人,這會兒也全都窩在家裡讀書,同樣為明年考科舉做準備,不可能在這時候浪費時間出來教書。城裡確實有些老舉人、老進士願意做夫子,但這些人早已跟別人簽了契約,你家是請不來的。
倒是博雅書院,冬天專門為農民出身的貧微學子開設了一個補習班,雖然名額較少,但夫子都有舉人功名在身,你家若捨得花錢,直接去那兒給孩子報補習班,一個學生一冬天大概要三十兩銀子束脩,包了吃住和書本費,比請夫子來的更划算方便些。」
管事說的詳細,李素梅感激謝過,回到驢車上,眾人忙問她跟管事說了什麼,什麼消息竟值得她花一吊錢去問?
李素梅便將娘想給家哥兒請夫子補習,她向管事打聽到的消息告訴眾人。
大伙兒知道讀書燒錢,但也不知道讀書這麼燒錢,一時間誰都沒多嘴,等回蘇家後把這事兒告訴蘇老太,蘇老太讓李素梅算了下公帳和孩子們讀書的錢還剩多少。
蘇家房內,暖閣炕上擺著一攤錢,有銀票有碎銀子有銅板,分了兩堆,李素梅拿著筆和冊子勾道,「上回咱們賣藥之前,公帳里就沒錢了,賣藥之後,公帳里入了四十二兩一錢零五十六文。辦和離酒花了八兩,在城裡住這幾天,往房子裡添置被褥花了三兩六錢,添置鍋碗瓢盆和其他雜物花了一兩零三十六文,各項雜用開支花了一百零七文,還剩二十九兩四錢零十三文,再算上咱們這回辦壽宴賺的十三兩,不算各項打賞,公帳里的實際金額就是四十二兩四錢零十三文。
咱家原先留了一百兩作家裡男孩兒讀書的束脩錢。上回給晏家、晏和、晏齊、晏興四個在縣學報名時,咱們付了他們一年的束脩和住學租金,還剩七十四兩九錢八十四文,每人的書本費,筆墨費,其他各項學雜費要預留十五兩齣來,合計要留六十兩,算下來這束脩錢還剩十四兩九錢八十四文,要另從公帳里再勻十五兩零十六文補足三十兩,才夠咱給家哥兒報班補習。」
蘇家人之前逃荒花了大半年的時間,這大半年裡孩子們沒好好讀過書,功課早就落下了,晏家明年要衝刺科舉,利用這個冬天補習是很有必要的。
蘇老太聽完李素梅算的帳後,沒急著從這兩堆錢里分出晏家報班補習的錢,而是抱著小孫女兒對眾人道,「咱家上回挖了六百斤藥材,炮製出來有三百六十斤。賣了一百斤柴胡,五十斤薑黃,五十斤三七,還剩五十斤何首烏,四十斤當歸,六十斤阿膠,五斤黃連,十八隻人參,二十朵靈芝,後兩樣咱們不賣,留著給素梅配救命用的逍遙丸,其他藥材咱明天拉城裡來賣了,錢全入到束脩錢里,讓晏和跟他大哥一塊兒去博雅書院補習,怎麼樣?」
錢沒了可以再賺,科舉卻不是年年都有的,晏和跟晏家年紀相仿,若是讓他錯過這次,蘇老太覺得十分可惜。
蘇老二夫妻倆聽蘇老太的意思,竟是讓晏和跟晏家一塊兒參加明年科舉,頓時激動的熱血沸騰,「娘啊,您說真的?咱兒子也能跟家哥兒一塊兒補習,明年考科舉?」
晏和心裡也很激動,但猶豫片刻,還是冷靜下來,道,「奶奶,還是先讓大哥考吧,大哥學的比我好,也比我更有把握,我想再準備三年考科舉。」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