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聽陛下這意思是之前就已經聽過, 並且覺得可行的。不過宋予歸是翰林院的也難怪會被聖上賞識。
那麼多人都想進翰林院不是沒有理由, 翰林院相比起其他的部門接觸到皇帝的機會更多, 起草各種文書,會讓他們更加熟悉政務、加深閱歷、加強對國家事務的熟悉。
在這樣的環境下耳濡目染自然也會學到很多,又常伴皇帝左右對皇帝的心思想法更加熟悉, 所以內閣很多大臣都是從翰林院出來的。
宋予歸將自己對安災所的想法一一都說了出來, 旁邊原本有幾位不是很在意的大臣最後都開始仔細聽了起來。
「以上就是臣對安災所的所思所想,臣履歷尚淺, 有考慮不到的地方還望各位前輩能夠給予意見。」
旁邊幾位大臣全都開始商討,看宋予歸的這些想法是否有什麼不妥。
很快就有大人上前說道:「啟稟陛下, 臣覺得宋修撰的想法很好, 但宋修撰也說了, 安災所建立最為緊缺的就是能夠治理災害的人才, 在災害發生後能夠第一時間指揮調度的人員,但天下災害那麼多, 我們從哪去找到每一樣災害都懂的人呢?「
宋予歸緩緩說道:「李大人,下官認為沒有的話可以培養,那些會治理的官員也不是生來就會的,也是通過一步步的摸索學習才有的經驗。」
「將以往怎麼抗災、如何做的災後重置整理歸納出來,再結合多方建議整理成冊,這樣以後再有類似的災難也能即使找到應對之策。」
另一位大臣說道:「但這樣是否太過費時費力,而且要怎麼培養呢?難道要專門開辦一個學堂嗎?」
宋予歸:「但如果閒費時費力就不去做的話,那我們難道就一直延續著以前的舊方法嗎?」
「有些地方的官員對於治理本土常發生的災害已經有經驗了,他們就可以直接擔任災情所的指揮官一角。」
「沒有的,那就選出經驗最為豐富的那位去向別的地方官員學習治理管理的經驗。」
「像是之前安慶府雪災,如果有安災所,官員及時調度指揮,受災群眾能夠得到有效救助,就不會發生大規模百姓感染瘟疫的事發生。」
「而正是因為那些災民知道留在那不會有人來救他們,沒有人能夠安撫人心,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災民往外跑,還將瘟疫帶給了周圍的城鎮,造成更加嚴重的災難。」
很快也有大臣站出來支持他,居然是林尚書,「臣也覺得這個方法可行,近年來災害頻發,成立安災所是必要的,百姓們知道受災後該往哪走,也會減少騷亂,城中其他人也可以直接向安災所捐獻糧食。」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