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在北宋當名醫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8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想他一個多活了幾十年的人,讓一個十幾歲的少年比下去,心情複雜極了。

學徒收藥材,上秤稱重量,旁邊還有個小廝專門登記發錢。

等輪到許黟了,前面有賣了藥材還沒走的,就想看這少年郎都挖了什麼好東西。

許黟走上前禮貌地朝學徒行了個禮。

許黟的禮數對他來說很受用,他扳著的臉溫和一些,對著和他年齡相仿的許黟少了幾分冷傲。

他道:「我們妙手館什麼藥材都收,價格都是統一的,按官秤斤重算,貴細藥材的話,價格要比進貨價少兩成,低賤藥材要少三成,每天定價都不一樣,要是沒有問題,現在就可以幫你算。」

許黟點點頭,散貨無法和「熟藥所」比,這「熟藥所」既又稱「賣藥所」,是官家專門成立負責藥品製作和經營的官方機構,從藥材收購,到檢測、管理與監督,都有專人負責[注2]。

無論是民間醫館,還是官方醫館,所用藥材皆大部分都來自於熟藥所。

像散貨,是還沒有任何加工的新鮮藥材,賣到醫館以後,是不能直接使用的。不需要炮製的藥材,可以曬乾,切片,切段儲存著,需要炮製後才能使用的藥材,那就要經過繁瑣的步驟了。

如今妙手館以低於二到三成的價收購百姓們挖的藥材,可謂是良心價。

打開竹編筐的蓋子,許黟一一地把裡面的藥材拿出來,每拿出一捆,他就輕聲地報出藥材名。

不一會兒,許黟就報了二十多個藥名。

其中占量最多的就是烏蘞莓,這烏蘞莓價格低於何首烏,一斤能賣十六文。

裡面就有十二斤,算下來就是一百九十二文。

其他的藥材價高的十文,低的話是五文,算下來也有個一百四十四文。

不多時,旁邊記錄的小廝就把銅錢數出來了,一共是三百三十六文。

這麼多銅錢,拿在手裡該有多重啊,許黟讓小廝把其中的三百文換成了三錢銀子。

來到這裡好幾天,這是許黟第一次摸到銀子,三錢銀子不多,成色一般般,就和花生米差不多大。

那幾個沒離開的人,看到許黟賣出了這麼高的價,顯得非常不可置信。

他們頂天了掙個幾十文,這少年到底是怎麼辦到的。

別說是他們,收藥材的學徒內心同樣驚訝,他當學徒兩年,一年前由他負責收藥材,這麼久了,只有幾個老農戶有這樣的能耐找到這麼多藥材。

「我的天呀,小哥你可別藏著不願意告訴我們,這到底是哪座山能挖到這麼多的藥材?」<="<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