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在北宋當名醫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86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嚴重的還有傳染性,主要源頭,還是人喝到帶有動物糞便的水源,下瀉的殘留物又感染了另外一個人……

如此形成一個閉環的環境,古時出現的一些疫病,就是這樣產生的。

「盛水的器具也要清洗乾淨,要是有殘留的污垢,還是會出現這種狀況。」許黟不偏不倚,只闡述事實。

阿伯他們聽了,都紛紛謹記在心裡,今日實在太嚇人了,回想起來,還是讓他膽顫心驚。

*

送走爺孫三人,許黟回到屋裡,沖洗了一遍堂屋的地板。

雖然不確定有沒有什麼,但消毒還是有必要的。

做完這些,許黟去到灶房裡,清點著架子上還有多少藥材。

經過幾個月的不懈努力,如今家裡能拿得出來的藥材有五十多種,基本都是尋常藥物,用途廣泛,很多藥方都會用到。

但聯想到,病可不止尋常疾病,還有疑難雜症、急病等,單單只有這些藥可不行。

疑難雜症太多了,不好備藥,他可以開藥方讓病患自行買藥。急病就需要有救急的藥物,作為一名大夫,他手裡頭怎麼能沒有一兩種急救的藥丸呢。

《金匱要略》中,就有三物備急丸。也是古代家中常備的藥丸子,說是藥丸子,但正確的來講,應該以散來形容更加恰當。[注2]

時人對於製作藥丸的工具沒有現代的發達,基本就是研磨成藥散,服用的時候用溫水化開服下,要是閉口不開的,還能用鼻飼法灌藥。

但對要煎的藥物來講,這種不需要煎服的藥,確實是可用來當做急救的藥丸。

而三物備急丸針對的是便秘,腹痛但痞隔,阻滯不通,還有小便不利等,是猛藥救急散劑。

如果說,今日小男孩到普通醫館裡看病,也許開的便是這個方子了。

裡面有三味藥,是大黃、乾薑、巴豆。

前兩者還好,可巴豆辛熱有大毒,輕易不能吃,除非是急病,需要猛藥。

吃完就要讓其上吐下瀉,把積在肚子裡的積食,還有腸里的大便排泄出來,從而解決溫暑熱邪導致的暴急腹痛。

但它藥性峻厲,很容易出現其他的問題。而且對身體的損害很大,於是就有了「非急投本方,不可獲效」。

許黟不打算改變時下人對中醫的看法,過於突出不是好事。他不一定要藏拙,也不一定要特立獨行。

可今天遇到這個小男孩之後,還是讓他產生一些想法的。要是他家裡沒有藥,需要去醫館裡買,在這般情急的情況下,很容易就造成時間上的耽誤。

不是緊急的情況還好,要是緊急的情況下缺少藥物救治,那後果可想而知。

因此,他想備的急救藥方,就不是這類猛藥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