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在北宋當名醫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61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許黟看到舌苔薄白,這也對症上了。

他問:「素日裡胸口會疼?」

「嗯,有時候疼得難受,就手腳動不了,有點冷。」方喬慈說著,就看著許黟問,「你是不是也看出來,我治不好了?」

他的話還沒落下。

「慈哥兒……」方楚良聲音微顫地喊道,小兒如此懂事乖巧,讓他見了怎麼能不心痛。

方喬慈反過來安慰他爹:「阿爹,我習慣啦,喝了那麼多藥,已沒有以前那般難受啦。」

方楚良:「是阿爹對不住你,沒能找到好大夫給你看病。」

方喬慈搖搖頭,說不是阿爹的問題,「是我自個生得不好,給阿爹阿娘帶來諸多煩憂,阿爹別難過,要不然阿娘看到會哭。」

許黟看著他們父子倆如此,打斷他們地問道:「以往大夫開的藥方,能否給在下看看?」

第66章

方喬慈一雙烏湛湛的眼睛看過來, 用最童真的話問道:「為什麼要看藥方?這病方是可隨意示人的嗎?」

病患服用的湯藥方子算是一種隱私,許黟提出這話時,便存在著被拒絕的可能性。

他卻坦然道:「先天稟賦不足, 致使心之氣、血、陰、陽皆是不足,乃素體虛損,陽微陰弦所致的胸痹之症。」[注1]

許黟能診斷出來方喬慈的病因,算是博得了方楚良的一大信任。

上一回, 還有一個大夫問診後, 說他兒子是「熱結血瘀」之症,直接就被他趕出莊子, 但凡說的是「心痹者, 脈不通」, 都不至於讓他氣到失態。

說起來方楚良也是翻閱過不少古醫書的。

作為博覽群書的教諭,他手裡頭就有不少尋常百姓接觸不到的醫書。甚至與,因為讀得太多, 他越明白胸痹之症為何少有大夫能醫治, 實在是難以治癒,就更加的害怕失去慈哥兒。

這種煎熬太少人能理解了,他夜夜入夢,常因為夢到慈哥兒離他遠去的畫面而驚醒。

方楚良問道:「許大夫想看以往的藥方也可以,不過這是為何呀?」

許黟說:「令郎的辯證初判,更像是心陽不足, 為先天之兆,可綜合種種卻不止這一病因。我想知道, 以前脈診的大夫都用的何種藥湯。」

雖《金匱要略》里有素體虛損的辯證之說, 但在宋時,可沒有先天心臟病的說法。

據說心臟病這個病名的起源是來自於明朝中後期, 名醫龔廷賢醫治好魯藩王妃的胸痹之症,從而才有了「心臟病」這個名詞。

不過,在心臟病學家還沒有出現之前,古中醫里對胸痹的各種辯證與治療,已經有非常多的臨床病例。隨手翻一翻古醫書,就能看到各種關於「胸痹」的辯證之法。

也有不少治療方案,比如是「活血化瘀法」、「芳香溫通法」、「化痰逐飲法」、「益氣養陰法」等。[注2]

到現代,以許黟接觸到的中醫學中,對於胸痹的治療已經有了新的辯證與分類。<="<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