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在北宋當名醫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23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他同意後,就讓旁邊的婆子去給小兒子解衣裳。

待把外面的袍子和中間的衣服上衫脫下,許黟就制止了婆子下一步動作。

隔著裡衣,許黟按壓了一下小孩的肚子,右側處有硬塊,剛輕壓,小孩就疼得哭出聲。

一旁的潘文濟有些緊張問:「如何了?」

許黟小心地把脫下來的衣服給他合上,起身與潘縣尉說道:「熱氣留於小腸,腸中痛,疸熱焦渴,則咽干不得出,故痛而閉不通,令郎這是腸痹急者。」[注1]

《內經》里稱其為「後不利」,「大便難」,在現代醫學病名里則是稱作為腸梗阻。

這腸梗阻大體表現出腹痛、腹脹、嘔吐、停止排便排氣等。小孩兒吃多了糯米做的糕點,正好就把這個問題給表現出來,不過從症狀上來看不嚴重,用外治法就行。[注2]

許黟又道:「我開個填臍療法,連續用藥兩三日,就可行氣消脹。」

潘文濟聞言,看向許黟的眼神多出滿意。

小兒能不服用藥物就能痊癒的話,那是再好不過的。

這孩子是潘文濟年過三十後,與娘子好不容易才得來的,從小細心呵護,祈福著能平安長到及冠。

時下孩子夭折得多,這狀況不止發生在底層百姓身上,富貴人家裡依舊常有。為了這孩子能平安長大,素日裡他對小兒子的飲食起居多有關心。

然而,即使如此,依舊有意外發生。

潘文濟問許黟,這病是怎麼引起的。

許黟道:「令郎是脾胃受寒,又多食了江米做的果子積食難消,因而腸中有熱,使得無法排解。」

潘文濟聽後,就吩咐婆子,以後少給郎君吃這些不好克化的食物,要不然拿他們這些在院子裡伺候的下人是問。

婆子嚇得跪下來,抖著肩膀說知曉了。

潘文濟略有不悅地揮手讓她起來,又道:「下去。」

話音未落,婆子不敢有任何怨言,麻溜地退出房間。

許黟眨了眨眼,被迫地聽了一回訓話。

他佯裝不知,持著筆,將填臍療法寫出來後,便拿給潘縣尉。

潘文濟接過紙張,看著上面簡單的方子,吃驚的愣住。

這方子太簡單了。

裡面只用了兩種東西,一個是吳萸,一個是米醋。

其中的吳萸取適量,研磨成粉末,再用米醋調製成

稀糊狀,塗抹在肚臍眼處,而後,需要用布條包紮固定,每日換藥一回,等肚子不再脹疼,便可停藥。[注3]

潘文濟問道:「這吳萸有這奇效?」

許黟淡淡說道:「吳萸可補脾胃,治消滯,且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氣的效用,因而可取它來治腸痹。」

潘文濟滿意點頭:「既如此,那就依許大夫的藥方去辦。」他喊小廝進來,吩咐他快去準備。

小廝拿著藥方,不敢有絲毫耽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