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在北宋當名醫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66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只可是,吳關山要坐鎮妙手館,兩人能好好坐下來聊的時間並不多。

許黟偶爾也會去找龐博弈,龐博弈家裡的藏書不少,也樂意給許黟看。在龐博弈那裡,許黟還找到了另外兩本醫書,便親手抄寫,用棉線定製成冊。

中醫在幾千年的傳承中,有不少醫著已經遺失,找不到原本,若是郭大夫是個有能耐的大夫,他還能從旁得到啟發。

兩人暢言無阻,一聊得入迷,連旁邊的人都接不上嘴。

郭中攸帶出門叫柏兒的少年,本名雲柏,是郭大夫的關門弟子。他見師父沒空搭理自己,就左顧右盼地看起許家的堂屋。

許家的堂屋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會客,一部分用來做診堂,看起來頗有意思。

陳娘子見他無趣,就跟他聊起閒話來。

得知郭中攸在遂寧府是位很有名望的民間大夫,他雖然是民醫,但祖上曾當過御醫,他的曾祖父在宮廷里當了十幾年的御醫,後因朝堂動盪,郭曾祖父就從宮裡出來,帶著一家老小前往蜀地避難。

後來郭大夫得家中曾祖父所學,也成了一名大夫。

而雲柏今年十二歲,十歲的時候被郭中攸收為徒弟,學醫兩年了,如今懂得不少藥理醫理,可是郭中攸還不讓他給人看病。

陳娘子聽他這般說,便問道:「你可知許大夫學醫多久了?」

雲柏搖了搖頭:「不知。」他其實不願意跟著來的,但他頭上的師兄們都去遊歷了,只有他在師父身邊。

陳娘子莞爾笑道:「也是兩年。」

雲柏驚愕。

這怎麼可能?!

他聽著許黟跟師父娓娓而談,不怯,卻也坦然,更加不像是初學者。

此時,郭中攸提到五臟積聚,是為何解。

許黟思索片刻,就緩緩說道:「積、聚和谷氣乃人體內臟腑病也,積不可移,終生難治;聚則是不定,隨時而作,可醫。可從脈象斷出,是積是聚,若是能治,方法自然有不少,難在能不能徹底根治,而不反覆發作。」

郭中攸點點頭,問道:「若這寸口脈沉而橫,病症在哪裡?」

這對於許黟來說並不難,他很快答道:「脅下,或是腹中,都可能。」

郭中攸捋著鬍子,思索著跟許黟說到他之前醫治的一個病人,便是胃中有積聚,食不下,食後作嘔。

他當時開的是前胡湯。這前胡湯能治膨脹腹滿,不思飲食及嘔逆等。

病人服用湯劑後,有明顯改善,兩劑後便痊癒。

他問許黟,若是由他來開藥方,會開什麼湯劑。

許黟擰著眉,詢問了郭中攸那病人的大致病症,而後,思索著說道:「先服用消食丸,若是消食丸服用後,只改善未痊癒,可再服用一劑小茯苓湯。」

「這是為何?」郭中攸沒想到他會如此回答。

許黟道:「消食丸能治積食,他積聚在胃,消食丸可治。若是只緩不治,那十之八九伴有氣上逆。」

郭中攸眼裡多出欣賞,不錯,那病人確實還有氣上逆之證,他沒明說,就是想要試探一下許黟。

「你這後生可謂啊。」他笑著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