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在北宋當名醫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83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先是挖了不少新鮮的茵陳回來,再帶著這些茵陳去鄉下走訪。

要是誰家有人跌傷了,他就給那人義診,不用別的藥,只用這土茵陳。

後來,他便發現,這些用了茵陳敷藥的病人,十個有八個好了。

只有兩個效果不佳,他去複診發現,這兩人之所以沒有效果,是因為不單單摔傷那麼簡單,還有內出血的情況。

這幾年裡,他常用這茵陳做的藥膏給跌打損傷的病人治病。

久而久之也在其中改了新方子,加入了馬錢子。

許黟鄭重地起身,朝著老大夫拱手,深深地鞠了一躬:「多謝前輩告知。」

老大夫啞然失笑:「你謝我作甚,你不是早知這裡面用了什麼。」

許黟深深吸了一口氣,只覺得這秋季的冷風都變得溫和不少:「我雖然知道這裡面用了什麼藥,卻不清楚這麼用的原因。」

茵陳可以跟很多藥物相配,為何用的是馬錢子,而不是三七?不是杜仲?

這便是為何,有人知道同個方子,拿來卻不會用。

便是因為不懂得這藥方的藥理,不知如何用。而只有知曉這藥方的每一種藥材在方子裡的用處,才能掌握這個藥方所傳達給大夫的要義。

老大夫看他不卑不亢,又恭敬從容,心裡生出好奇,他們梓潼縣什麼時候多出這麼一位年輕的青年大夫?

他一問,才知許黟是從鹽亭縣來的。

「鹽亭?」老大夫思索了一會兒,悠悠說道,「老夫三十多年前去過鹽亭,在那裡見過一位姓陳的年輕大夫,當時與你歲數相仿。」

許黟眼瞼抬起,問道:「可是妙手館的陳大夫?」

老大夫點頭:「正是,我記得那會他還小,妙手館還在他師父手裡管著。」

他說到後面,輕聲嘀咕,也不知道這麼多年了,那陳大夫可還在鹽亭縣。

「陳大夫如今已經將妙手館給他的徒弟吳關山管著了。」許黟笑說。

老大夫感嘆:「都這麼多年過去了……」

聊到後面,許黟躊躇地問道:「前輩讓王兄去城中賣藥膏,可是遇到什麼麻煩事?」

老大夫難為情地說:「我如今年老,孫兒卻小,這孩子在行醫方面資質平平,但卻喜愛讀書,便想著多攢錢,好讓他在城中私塾多讀幾年。」

可他年輕時桀驁,不屑給那些大戶人家看病。這麼多年來,都只給那些窮苦人看病,掙的銀錢只能勉強餬口。

後來他兒子和媳婦出意外早逝,只留一個襁褓小兒。

孫兒孤苦伶仃的長大,老大夫便不想他繼續走自己的老路子。

加上朝廷重視文人,只要他孫子有機會讀書,便有希望考取功名。

「前輩為了孫子也是煞費苦心,不過這藥膏……」許黟猶豫著,心有不忍地看向眼前已白髮蒼顏的老人。

老大夫看出他言外有意,便讓許黟如實告知他。

許黟不再遲疑,鄭重道:「這藥膏雖好,但方子易解,前輩你想靠這藥膏掙錢,怕是不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