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在北宋當名醫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53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聽到城門口有施粥,就來看看。」許黟如實回道。

潘文濟瞥他一眼,目光落到旁邊的青年上,青年穿著身舊棉布袍子,洗得很乾淨,身上帶有一點藥味。

許黟見他注意力在程宜然身上,連忙道:「這是程宜然,他識得些藥物,也懂得些藥理,這些日子一直在幫我打理藥材。」

潘文濟「嗯」了聲,沒再看他,轉而對許黟道:「你來這裡,只是來看看,沒打算做別的?」

想到他投機取巧在城中賣的高價藥酒,這小子比以前精明多了。

那會,可沒這個心機。

許黟沒瞞著,自若道:「風寒傳人,城外突然多出這麼多人,其中有些已感染風寒,若是都聚集在此,恐怕會有所影響,我便想,若是官府會派發驅寒藥,興許能避免病亡。」

潘文濟面色肅然,這事他豈會不知。今日過來,亦是想看這城外聚集著的百姓如何。

他若有所思地看向許黟,能將這事說出來,看來是已經有了主意。

「若你是官府,你會如何做?」他淡淡一笑,問他。

許黟絲毫不含糊,起身行禮:「若是我,我會即刻將得風寒者隔離出來,發放驅寒藥物治病,再熬煮薑湯,分給排隊的百姓們。」

這是比較直接的方式了。

再不然,就是直接將人隔離了起來,任由那些人熬過去,熬不過去的,再拉出去處理了。

自然,要是真選了這條路,那麼對潘文濟以後的仕途會有黑點,是會被批判的存在。

潘文濟目光深然,一字一句道,「人心如海,善惡難辨,朝堂建立不過百餘年,就已經歷無數天災人禍。大體之治,便是負載救難,安撫民心,然而重任難,為民者需以身作則,空口白書不過如此,自會有這世間人來辯這公道。假若人人都如你,便不會有富而不仁之說,安會有民不果腹的慘劇?」

他惋惜一嘆,友人識人不錯,此子確實有一顆悲憫之心。

但世道難,便是他作為知府,在此一方也不是無所不能。

他缺人,缺錢,唯獨不缺這理治之念。

「許黟,你說的這事,可知道真要辦到,需要花費多少銀錢?」潘文濟問他,「如果城中大戶不願出這筆錢,哪怕是我這個知府,也辦不到。」

許黟緘默,潘文濟說的是實話。

「潘知府是已有別的良策?」片刻,許黟抬眸看他。

潘文濟冷笑道:「你之計不錯,至於那些大戶願不願意出錢,不是他們說的算。」

許黟微微驚訝,沒想到潘知府要用強的。

潘文濟知道他是這個想法,差點要捶他,笑罵道:「用強豈是長久之計,我倒是忘了,你不過一介民流,不知這販鹽的好處。」

「……」許黟愕然,哪想到潘文濟會用募民掌鹽的條件,來換這些商戶們行善事。

如此說來,倒是不用他出錢出力了。

這城樓下密密麻麻都是擁擠著的百姓,不下數百人。

只靠他,哪行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