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今圣上便是最好的工具。
无论什么话题,吵得再激烈,只要下一刊募集赞颂当今圣上的文章,这些都会消失,没有哪一个士人敢和皇帝在一个篇幅下还和人吵架,哪怕是在遥远的西北也是如此。
而这一期要赞颂的便是当今圣上在黎志三十六到三十九年的海战中的英勇表现。
不出一日,书社便收到了雪花一般的来稿。
余姝一封封看了过去。
对比是文人墨客最常用的手法。
以永王衬托皇帝之威势更是最为好写,最容易将皇帝的绝地求生、英明神武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写法。
她还真在里头找到了点东西。
先帝偏宠永王是长久以来的事。
永王面容俊俏,才干卓绝,是先帝在身边从小带到大的孩子,说是太子显赫下第一人也不外如是。
向贵妃母家是先帝的死忠,向贵妃也深得先帝宠爱。
可以说,从向贵妃到永王,比起东宫太子她们显然更让先帝喜欢。
余姝猜测这是因为先帝的老年危机。
比起一个年轻力壮,在东宫中幕僚人才众众,并且看着便很有野心的太子,一个深得他心意从小养大,聪明却没什么太大威胁母家还是他的死忠的永王更没有威胁。
帝王心,不可测,却也不是完全不可测。
权力握得越大便越怕流走,感受到自己年轻不再便会本能忌惮自己锋芒毕露的儿子。
海战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
太子受到帝王猜疑冷落,向贵妃一派势力高涨,尤其是向贵妃深得帝王宠爱,甚至在朝堂之事上都能说上几句话。
这场海战第一委派人本该是永王。
第一是因为前去海上平乱,必然要掌控军队,也必然会途经江南一带,先帝怕太子有了军队在手后他压不住,也怕太子到了江南以后勾结江南豪族,毕竟哪怕是他自己也知晓自己做的事有些过分,怕太子有怨,而江南对他的怨气更是只多不少,若江南一众豪族最终和太子勾结,他防不住。
第二是因为群臣进谏,太子身为东宫不宜前往过于危险之处,万一出了意外对整个朝廷都是一种威胁。
当然,第二点出来的时候先帝立马就黑了脸。
群臣为太子进谏让他觉得臣意在太子。
所以第二点催化了他想派遣太子前去的想法。
而当初商议出来的最好人选是永王,一是因为帝王信任,二是因为永王才干颇高,用兵一途更是诸多老师称赞。
可商议出来这个可能的当天,向贵妃便到了帝王身前。
传言是妖妃谗言,说是永王年弱体衰,怕是担不了如此重任,且前线危险,她便这么一个孩子,请陛下多家怜惜。
其实余姝觉得这段话有问题。
实际上黎志三十四年,也就是永王十六岁的时候,便带兵前往过草原,仅仅三月就击退了南下的草原铁骑,可以说一句用兵如神。
这段话出自《黎志天典》是本朝修缮誊写的,抹黑永王是必然,只是这有点儿离谱。
依照魏语璇和余姝看,这更像向贵妃和永王察觉到了这场海战有鬼,所以才干脆推太子出去。
可也就是这一次,让太子凭借军功反败为胜,拥有了平定海上之功,回朝后原本处于弱势的太子,立时便再次和永王一党平分秋色。
从此之后永王一党逐渐显露颓势,直至落败。
余姝和魏语璇都是做分析的好手,她们看完朝堂局势之后便提出了两个疑点。
第一,向贵妃和永王所感受到的鬼究竟是什么。
第二,太子这场超凡的战役究竟是怎么打出来的。
低一点不着急寻求真相,反倒是第二点余姝更有兴趣一点。
她们拿了沙盘重新推演了一番。
尤其是在海上与海寇对抗时,那叫一个用兵如神直捣黄龙,堪称优越。
这也是余姝过去上课时推演过数次的战役,可到了如今她却怎么看怎么觉得有问题。
这种问题直到她看到了书社中一封来稿才如同破除云雾,骤然惊醒。
那封信是对当今皇帝此战的赞颂,但是他没有用永王来对比,而是用了历史上的名将来进行对比。
他用了封侯沐冠的几位将军的功绩与皇帝此战进行了对比,直言他们都差了点意思,海上海寇这么多年都没人能彻底打老实,他们陛下却年纪轻轻的就打到了海寇老家,令其俯首称臣。
他自然是有夸张成分在其中的,可也点醒了余姝。
她应该对比。
圣上的功绩其实很少有人敢直接对比,就算对比也必须圣上第一,所以总会有些言过其实。
但余姝搜寻了几名海战大将和皇帝对比后发现皇帝确实比这些人都厉害,同等或差不多的条件下,皇帝还是东宫太子时海上的战役太漂亮了。 ', ' ')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