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和長兄穿到了三年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等到最後結束,一根紅線串著一尊小巧的玉菩薩戴在了她脖子上。

大和尚光可鑑人的腦袋上閃爍著慈悲的神光:「女施主是有福之人,很快便會心想事成。」

許清妙僵硬著回了禮,跪拜菩薩後出了寺院。

她恍恍惚惚滿腦子都是心想事成這句箴言。

如果今日之前的那個許清妙心裡也期盼早日有孕,那她必然不能很快心想事成。

這不准。

可再一想,自己「昨日」在祠堂外無意間許的那個願望,恐怕真是「心想事成了。」

*

「昨日」的許清妙做夢也想不到,她能離奇地來到三年後,那時候最讓她擔憂的事情是定親成婚。

在大雍朝,女子嫁人猶如二次投胎,一旦所託非人餘生皆是苦楚。

所幸許家有許家的規矩,女郎從十五及笄開始相看,等到十六十七才會正式成婚,這在女子普遍及笄成婚的大雍朝算是晚婚。

許清妙由衷感激祖父的智慧,他老人家為官之餘修道法習醫理,深知女子過早成婚孕育子嗣的兇險。

但再怎麼拖,她也已經及笄,相看人家已成必然。

本來相看得有條不紊,可一通從京里傳回的喜訊令她的婚事火速敲定。

她的堂兄,許家的嫡長孫許恪,以十八歲少年之姿在集英殿上被聖人欽點為狀元郎,朝野震驚。

古來狀元多壯年,如此少年狀元郎少之又少,抬匾送喜的官差還沒到許家老宅,慕名而來說親事的卻紛沓而至。

長兄的婚事不能草率,祖父發了話,一切等他回家後再商議。

自然那些心裡有譜或者家裡沒有適婚女兒的人家,便將目光投向了正在相看人家的許清妙,許家三房嫡出女郎、狀元郎的堂妹,同樣可以與許家拉近關係。

許清妙的婚事就這般莫名其妙地定下了,對方是四品京官大理寺少卿胡匯中的嫡子,門第家世都相匹配,甚至許清妙還有些高攀,畢竟她的父親還只是個五品給事中。

許家人對這門婚事很滿意,胡家門風清正,胡少卿更是為人剛正不阿、能謀善斷,只那嫡子胡慶堂年齡大了些,今年二十有三。

這般年紀的世家公子幾乎都已知曉人事,他自然有幾個通房丫頭,胡家為了以示誠意並無隱瞞,甚至承諾定下親後將通房丫頭都發賣了。

如此,這門親事可稱得上良緣。

可許清妙得知後,心裡還是不痛快,她不想嫁給一個大自己八歲還有過幾任通房的公子哥。

這樣的想法,她是不敢透露半點,埋在心裡卻愈加煎熬。

許清妙試圖說服自己,詩書傳家的祖父也會默認祖母為兄弟們安排教導人事的通房丫頭,她理應習以為常。

可腦海里不期然想起長兄許恪,他是唯一一個敢拒絕祖母所賜,將祖母賜給他的通房丫頭退回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