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能懷疑他「世外之人」的身份。
他說:「先吃飯吧。」
他領著大家往後面去。
大火很快把雞湯燒滾了,廿七最後把今天采的野菜也都扔進鍋里。燙一下就能吃。
阮祥雲他們預期會在山裡過夜,帶了乾糧。大餅和燻肉,還有大蔥。
饅頭占地方,他們帶的是餅。同樣體積下烙餅比饅頭分量更足。
阮卿其實已經沒有食物了。她帶的麵包巧克力香腸還有村里嬸子塞給她的花卷都已經吃完了。
薯片和瓜子白天一邊曬著太陽一邊看廿七幹活也都消耗光了。
灶台廿七洗刷過了,大家把餅和燻肉拿出來。燻肉可以涼著吃,大餅就貼在灶台上熱著。
等飯的功夫這些人在觀里到處溜達參觀。
沒事,廿七甚至把塌了的房舍都動了動,大件垃圾都清理到了院子角落。
毫無破綻。
湯又滾了一滾,野菜稍微燙燙就能吃。
廿七招呼大家來吃飯。
碗很大,現在農村都少見這種大海碗了。畢竟已經過上了公路到村,電視入戶,家家通網的日子了。
七叔爺一邊吃一邊喝湯,一邊懷念過去。
大家都吃得很香。
木柴,鐵鍋,走地雞,野菇,怎麼可能不香。他們帶了鹽,不需要其他的香料,有鹽就有味,足夠香了。
阮卿啃著餅卷燻肉大蔥,聞著香味盯著鐵鍋。
廿七盛了一碗遞到她面前,她搖頭。廿七也不強求,放在了桌上。
七叔爺說:「你咋不吃?」
阮卿嘰歪:「野蘑菇,我有點怕……」
她是真的有點怕,萬一中毒怎麼辦?如果大家真中毒了,好歹得有一個全活兒人,能打個120。
雖然120根本也到不了這山里。
七叔爺用樹枝做成的簡陋筷子翻了翻碗裡,非常肯定地說:「你放一百個心!全是能吃的,沒一個有毒的!」
其他人也附和。
連阮祥雲也說:「山貨我們都是從小吃到大的,沒有不認識的。只有你們城裡人,不認識瞎采,才中毒。」
他說:「是吧,廿七小哥。」
問過名字了,那個人說他叫廿七。因為爺爺撿到他的那天是二十七,就給他起名廿七。
很有說服力,因為村里孩子小名也經常有叫出生日期的。比如初五,十六等等。
阮卿當初還跟廿七說沒有人像朱元璋那樣用數字做名字了,那是因為她是城裡人。實際上廿七這名字,十分貼合本地風俗。<="<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赞中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