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種田的遇上個全家被流放的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80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快到理縣的那條路正是他的來時路,只是這一次他歸家心切,又因心上人很快得見的竊喜嘴角一直微微勾著,半點未曾被過去的傷秋影響到。

第五十二章(完)

官二和沈逸聚少離多的這一年裡,官家的變化驚人。

口岸去往理縣的路上必然經過松茸和山坳村,兩村的中間地帶上開了個松林驛站,驛站附近也搭了幾戶木屋。

一戶是穆勒家開的肉食鋪子售賣成品肉乾和干饃饢餅,還有熱乎的牛肉湯鍋一類。

一戶是木買村長家開的修蹄鋪子,還售賣馬鞍,皮具,車架車軲轆。

還有一戶就是官家開的雜貨鋪子,針頭線腦,柴米油鹽,酒水果乾,布匹棉花,賣的貨物零零碎碎繁多。

值得一提的是官家的雜貨鋪里售賣的貨物大多都是本地的鄉親們買的多,行商們只是偶爾添置些。

但幾乎每隊行商都要來一趟官家雜貨鋪的原因是,這裡居然出售大量牧草,價格也十分合理,因此生意很是不錯。

官府的驛站就是個兩層樓的大通鋪帶著後面有馬廄,只提供住宿和茶水,連餐食都不供應。

自從有了這個驛站,行商們不用在理縣過夜,到了松茸又天黑得只能露宿野外了。

理縣的驛站留給不去口岸跨境的行商們,這需要跨境的行商們就得在松茸新開的松林驛站停歇了。

靠著驛站,松茸山坳的村民們日子是紅火了起來,家門口就能買到日常所需不用大老遠跑去縣裡。

三家人還都收購本地的貨物產出,價格給的公道實惠,就拿胡大來說,他白日裡進山打柴禾售賣給穆勒家做餐食用,到了黃昏前兒行商們到達的時候他就搬著自己的磨刀石坐驛站邊上等著給人磨刀,他磨刀很有一手。

冬哥兒家皮子直接兌給木買村長家的鋪子,牧草就送去沈逸那兒,家裡的牛羊出欄了也不去理縣了,直接拉去穆勒家的肉食鋪子,實在是穆勒家要不完才給拉去口岸賣掉。

口岸比理縣距離雖遠些,但價格卻高些,而且口岸吞吐量大,每次帶過去總是能售空。

至於為什麼說官家是變化最大的呢?

首先是官家新蓋了個足足有七間房的青磚三合院兒,還圈了兩畝地專門養雞鴨,肉蛋都供給口岸那邊的市場去。

還在口岸新城那邊買了塊兒地皮,足足四畝,雖然地勢不平又遠離城中心的廣場。

最重要的是,官二一家子平反了,他們不再是流犯了,成了清清白白的本地居民。

這事還得從官二進運輸隊說起。

官二進運輸隊就是打著去各處驛站打聽的心思,大邑不成文的規定是流犯到了流犯地界上落戶後就不再限制人生自由了。

只是此後三代都不能參加科舉為官。

他很順利的跟著運輸隊走南闖北,每到一處新地界必然去驛站打聽京城官家的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